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新闻
融媒集萃
视·听延吉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专题专栏
融媒直播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媒体报道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机关党建 青年延吉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专题专栏 > 正文

第四部分 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新发展时期

2020-10-27  标签: 来源:延吉新闻网
第四部分  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新发展时期
(1949年10月1日——2018年6月6日)

第七章  延吉人民在新中国的大家庭怀抱里健康成长

第一节,建国初期延吉市党组织活动基本状况

1949年10月1日,延吉市党和政府组织了2万余人隆重集会游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午3时,延吉市各族人民群众共同收听了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实况播音。[附22号照片,延吉人民庆祝大会]
年轻的延吉市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曾经合影留念。
1949年11月22日至24日,延吉市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建国初期,延吉市仅有20几个手工业作坊。仅能生产铧犁、粗布、糖果等简单的生产和生活必须品,工业总产值仅800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延吉市作为革命老区之一,延吉市人民群众以革命战争年代培育出来的那么一种革命精神,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努力建设的事业中,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
1949年7月,李若光任延吉市委书记。为了进一步方便开展工作,扩大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市委机关增设党员干部训练班。1949年10月至1950年6月,由延吉市委副书记马尚义主持工作。1950年9月,中共延边地委任命曹龙奎为延吉市委书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共延吉市委领导发动人民群众,迅速投身到支援前线工作中,共有1776名延吉青年跨过鸭绿和图们江奔赴朝鲜战场英勇作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的贡献。
从1950年至1954年,延吉人民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下,共向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派出翻译56人,武工队员206人,医生(含兽医)7人,汽车驾驶员64人,民工4935人次(其中妇女56人),担架362付,各种车辆635台(牛、马、汽车)。支援三十四陆军医院民工1634人次,工程技术人员7386人次,各种车辆12716台次。
延吉市是一座为了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英雄城市。在中国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延吉市先后有5000余人自愿参军参战,实属旷古未有。仅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延吉市的战勤人员有406人荣立大功、218人荣立小功,得奖旗2面,有1600多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附23号照片,延吉人民在抗美援朝时期活动照片]
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延吉市为国牺牲的烈士共1670名。其中抗战时期的烈士488名,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310名,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烈士776名,建国以后牺牲的烈士28名,牺牲日期不详者68名。
为了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1952年延吉市修建了烈士陵园一座,安葬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530名烈士。建烈士灵堂一座,安放371名烈士的骨灰。碑铭上镌刻着烈士的姓名、性别、籍贯、职务、牺牲时间、地点、参加革命时间、入党(团)时间等。
1979年4月,延吉市政府在延吉公园后山修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25米,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占地375平方米。1981年延吉市民政局编写“革命烈士英名录”,这些烈士中有军级干部1名、团级干部19名、营级干部52名、连排级干部477名、战士119名、立大功者9名。其中朝鲜族1628名,汉族40名,满族2名。延吉有条件的乡村也建立烈士纪念碑17座。[附24号照片,烈士陵园照片]
1951年7月,曹龙奎调任中共延吉县委书记,由副书记马尚义再继续主持延吉市委工作。1952年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延吉市升格为县级市并定为自治区首府所在地。是年10月,由李若光担任市委书记。
1953年9月,延吉市委设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市委组织部合署办公,设秘书1人。其主要任务是对党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处理各种违反党纪和败坏党风的党员,维护党的各项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1955年8月,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归市委领导。
1954年12月,李若光调延边地委工作,原市委副书记金已锡升任市委书记。当时市委工作机构设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下设业余政治学校、文化学校)、农村工作部、财贸工作部。1955年7月,秘书室改为办公室。
翌年,1955年8月30日,撤消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设文教部、工业工作部。1959年,设档案馆。1961年设科学技术委员会。1962年设组织员办公室。
1953年,中共延吉市委建立党校,配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培训党员和各级党员干部。从建党校开始到1958年,延吉市委党校先后举办49期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5890人次。培训期间,党校侧重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知识和政治思想认识水平。授课内容包括:语文、中共党史、苏联共产党史、社会发展史、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
在三年困难时期,党校侧重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水平,教育党员干部掌握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认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内容包括:《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共举办83期轮训班,受训党员达6000余人次。
在50年代中期,中共延吉市委一方面通过开展镇压反革命、肃清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运动,打击伺机造反的反革命分子及玷污革命队伍的蛀虫,一方面组织群众为治愈战争创伤,开展生产自救,发展互助组、合作社。在创业的艰难时期,共产党员砥柱中流,深得老百姓拥护和爱戴。
1953年12月,中共延吉市委根据省、州委组织部的部署,针对1952年整党遗留下来的具体问题,开始了为期18天的整党补训。重点是揭露和批判部分党员在资产阶级进攻面前缺乏警惕,丧失立场,蜕化变质问题,并批判了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等工作作风,参加这次整党补训的党员40名。
从1955年冬训到1956年春,结合农村整、建社(农业社),开展了农村整、建党。这一时期以发展党员和巩固组织为主要内容,批判了整建社工作中的“右倾”保守思想。通过这次整党,农村党组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5个乡均建立了党的总支委员会,13个村建立了12个村党支部。
1953年至1955年,延吉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重点检查一些危害党的团结的案件,并着手检查工矿企业财经部门的违反党纪案件。有78名党员受到纪律处分,其中开除党籍20名,留党察看27名,撤消党内职务1名,严重警告15名,警告15名。
1956年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依照“自愿互利,自由结合”的原则,引导农民组织互助组、合作社、高级社,并带动城市工商业者于1956年末实现了公私合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是年召开中共延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市委,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
1956年2月开始,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中共延吉市委领导开展了以清查历次革命斗争中出现的叛徒内奸,日伪时期的军、警、宪、特及潜伏的特务分子、国民党员、三青团员、还乡团、土匪、反动会道门头子等为重点的肃反斗争。这次斗争清理了部分潜伏在革命队伍中伺机谋反的反革命分子,但对属于一般历史问题的群众“过筛子”,客观上形成人人自危,不利于社会安定的因素。紧接而来的“反右”斗争中,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使部分对社会主义心怀不满猖狂进攻的极右分子暴光,但局部出现偏激和扩大化的错误,把对党的事业提出善意批评的人统统打成右派,压抑了民主,打击、排挤了一部分人才,进一步造成了不利社会安定的政治氛围。
1956年至1961年在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反右”斗争中,共处分155名党员,其中开除党籍52名,留党察看43名,撤消党内职务3名,严重警告42名,警告15名。这期间,因受“左”的思想影响,错误地处理了部分党员。
1957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指示,延吉市成立反右及整风领导小组,开始了以揭露和检查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运动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进行。运动的侧重点放在文教系统、政法系统。经过鸣放揭查,至1959年2月,全市定性右派56人。
延吉市在1957年9月开始了“反右”斗争,至1958年12月定为“右派”43人,其中教员21人,干部7人。这些“右派”大部分是对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以及在浮夸风中出现的时弊泄露过不满情绪,并非刻意反对社会主义,偶有对社会不满者,亦在极少数。
1959年又有25人被定为右派。他们分别受到劳动教养、开除公职、撤职降级、留用察看、回乡生产等处分。
1959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摘掉确定悔改的右派分子的帽子”的指示,派专人对右派搞调查摸底,为改造表现好的3名右派“摘帽”。以后通过劳动改造、右派改造促进大会、集训、安置等一系列改造措施,分4批陆续为57名右派“摘帽”。至1965年尚余11人未摘帽。“文化大革命”期间,“右派”复遭劫难,家属亦受株连。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中共延吉市委于1978年11月召开了“右派”摘帽工作会议。对全市剩余11名右派全部摘帽。对1957年错划的53名右派全部“纠偏”并安置了工作,对受株连的家属子女,也做了妥善安置。
1958年,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中共延吉市委领导开展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活动。延吉市共成立了4个人民公社、34个生产大队、198个生产队。在“人定胜天,以粮为纲”的口号鼓励下,全民总动员,城市大炼钢铁,农村大搞深翻地,在人们头脑发热,经济过热的情况下,瞎指挥,浮夸风盛行,实事求是的人被作为“白旗”拔掉。这种倒行逆施的失误,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运动后期,根据中共中央八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有错必纠“,对受到错误批判、处分的党员干部恢复名誉,赔偿了经济损失。
1959年8月起,根据省委十二次扩大会议精神,再次开展整风运动。整风的主要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整党中有12人被列为重点批判对象,13人列为一般批判对象。这次整风农村以社会主义教育为中心,整党整社着重批判了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党的领导等问题持“右倾”思想的人。
政治决策的失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了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1962年,中共延吉市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一面纠正政治运动造成的失误,一面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度过难关。1962年起,对在“拔白旗”、“反右整风”、“整顿落后社队”的运动中受到批判和处分的695名党员和群众进行了甄别。(其中党员217名)恢复党籍4名,恢复预备党员资格5名,对错误批判的党员都恢复名誉。1963年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以和风细雨的形式,提高全民的思想政治素质,部分清除了危害集体经济的蛀虫和影响党的健康肌体的庸疽。  
1963年业余政治学校改为干部政治学校。1964年工业工作部改为工业交通政治部,财贸工作部改为财贸政治部。
新中国建立以后,本着“逐步发展,逐步巩固”的原则,延吉市委重点发展吸收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工会积极分子入党。1953年发展党员28名。1954年至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侧重在财贸、手工业合作社、机关、学校发展522名党员。1956年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群众性的争当“双先”运动中,发展321名党员。至1956年底,全市有党员1567名,党总支15个,党支部106个。党员分布状况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各行各业的党员1297名,占党员总数的82.8%。
1957年开展整风和反右派斗争期间,延吉市委暂缓了发展党员工作,侧重抓思想建设和组织整顿。1958年,在继续抓整顿的同时,在农村、文教卫生系统发展了少量党员。以后一段时期,侧重在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部门和汉、满民族中发展新党员。至1965年底,全市党员达205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5%。
1963年至1966年,有59名党员因犯有各种错误被处分。其中开除党籍10名,留党察看19名,撤消党内职务1名,严重警告21名,警告7名。“文化大革命”期间,监察委员会瘫痪继而撤消。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