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新闻
融媒集萃
视·听延吉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专题专栏
融媒直播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媒体报道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机关党建 青年延吉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专题专栏 > 正文

第八节 全力以赴支援解放战争

2020-09-28  标签: 来源:延吉新闻网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内战。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但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背信弃义,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向东北运送大批军队,发动了全面内战。
1946年3月13日占领沈阳,趁苏军撤军之机,继续向北进犯,陆续占领四平、长春、吉林,其前锋已达松花江边。在东北的国民党部队已达7个正规军,加上收编的地方保安部队,“号称60万”,一度占领新站、拉法。在南满,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只剩临江、长白、抚松、靖宇等4县,吉林省除延边地区以外,大部分被国民党军占领。国民党军叫嚣:“一周之内打到图们江畔,收复全东北!”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翻身解放的延吉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号召,青壮年踊跃参军奔赴疆场,后方老人、妇女、学生、儿童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进攻、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贡献力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一、青壮年积极参军参战

延吉是老革命根据地,延吉青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各族青年自发建立“劳农青年同盟”、“劳农青年总同盟”等青年组织,决心用生命捍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积极动员,组织别动队、保安队和自卫队,承担起了肃清敌伪残余势力、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维持社会秩序等工作。翻身做了主人的青年农民和学生们积极响应党中央“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号召,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到前方去”、“彻底消灭蒋介石”成为所有年轻人共同的口号。1947年,在两次扩兵中,延吉就有250名青壮年参军,延吉市二中131名学生集体参军的事迹更是广为传扬。
延吉市二中是1946年9月25日由延吉市中学校、光成中学校、高丽女子中学校合并而成,学生的家庭出身不一,思想不统一,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都在为自己寻找出路。针对这种情况,校领导从阶级教育入手,组织学生忆苦思甜,启发学生的阶级觉悟,着重指出,是中国共产党斗地主,分田地,让劳苦大众翻身作了主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现在,国民党反动派要恢复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校领导还介绍了蒋管区爱国青年反内战示威活动的开展情况。经过启发,广大学生更加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毕业生们放弃考大学的机会,纷纷要求参军参战。烈士后代郑凤春和母亲相依为命。听到征兵的消息,他坚决表示:继承父亲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年龄较大的学生李炳权、许成哲等人已有了妻子儿女,但他们毅然报名参军。李熙春在同学中年龄最小,大家都劝他一两年后再参军,但他参军的态度十分坚决。富农家庭出身的学生池东哲明确表示,家庭出身不能由自己选择,但道路可以自己选择,我要在革命战争中,把自己锻炼成一名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1947年6月4日,全校131名男女学生报名参军,其中2个毕业班的91名学生全部报名,除1人体检不合格外,其余90名学生集体入伍。 这一天,延吉市二中在礼堂隆重举行毕业典礼。
由于毕业班大多数学生已经参军,毕业典礼成了声势浩大的欢送大会。抗联老战士、省教育厅梁再代表省教育厅向光荣参军的学生表示热烈祝贺,校长李浩源和家长代表先后发言,在校生代表也做了表态发言。申钟哲代表全体参军学生宣读了题为《我们要为人民把敌人彻底消灭干净》的决心书。毕业典礼结束后,131名学生徒步行军,来到驻朝阳川的吉东军区补充团,接受了严格的政治、军事训练。2个月后,军政素质有了大幅提高。
1947年末,参军学生正式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十纵队三十师四二二团。他们南征北战,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攻德惠,战四平,守黑山,从东北打到西南,万里纵横行军作战,后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大部分牺牲在战场上。
延边民主学院教育系是重点培养干部的地方,经过许青龙、金永洙等学员的工作,1947年4月,30名学员集体参军。5月,新兴乡李时、崔宽,中央乡崔鹤仙等干部带头报名参军,3天内全市870人报名,经体检,647名社会青年应征入伍。
在延吉参军的英雄儿女,一部分编入吉东警备一旅和二旅,一部分编入东北野战军各部队,他们在解放吉林、长春、四平的战斗中立下了不朽功勋。特别是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衡宝战役、解放大西南、解放海南岛、湘西剿匪等重大战役或战斗中,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涌现出“金成范模范连”、“英勇顽强的七连”、“英雄架桥六连”等著名英雄集体和朴洛权等几十名战斗英雄,其中有310名优秀青壮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巩固人民政权,建立新中国,延吉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光耀千秋。[附18号照片,延吉学生参军情况照片]

二、妇女掀起纺纱热潮

解放战争时期,延吉青壮年积极响应党中央“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的号召,纷纷报名参军,奔赴前线,后方的生产和支援前线工作就落在了妇女和老人的肩上。
延吉广大妇女在中共延吉市委领导下,积极开展“学农活,搞好生产”、“给子弟兵送炒面、送军装、送鞋袜和送慰问信”、“为烈军属代劳代耕,解决子弟兵后顾之忧”等活动,真正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和军需物品的主要生产者。
在这一时期,延吉广大妇女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提出“一切为了前线”、“开动纺车多多纺纱,支援前线”的战斗口号,掀起了纺纱热潮。延吉市妇女会为组织好这场群众运动,在“七一”纺织厂和“七七”纺织厂设立培训班,先后举办100多期,培养出100多名纺纱、织布能手。纺纱、织布能手回到所在乡、村热心传艺,采取以点带面、互相学习的方法,普及纺纱技术。很多妇女主动拜师学艺,不仅学会了纺纱技术,还学会了修理纺车。
延吉市妇女会及时组织“比学赶帮超”、“纺织能手竞赛”等行之有效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纺纱热潮。这期间,妇女们白天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晚上对着油灯加班加点,纺纱织布,延吉市12个乡14个村到处都有纺纱车忙碌的可喜景象。
1947年冬天,延吉县服装厂的女工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但由于缺少人手,仍然完不成任务。进学乡、河南乡妇女们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不计报酬支援服装厂。
进学乡女青年在妇女干部王玉芝和民兵小队长高桂珍率领下,办起家庭服装厂缝制军衣,及时送到市政府。河南乡女青年也不甘落后,缝制出大量军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任务。
解放战争打响以来,延吉广大妇女在后方毫无怨言承担起了洗伤员衣服、抬担架、慰问伤病员等繁重任务。而且,她们为前方突击做军鞋6000余双,纺线织布数千件;积极发展生产,大力从事农副业。她们不但积极支持和鼓励丈夫参军,有的甚至赶赴前线参加战地救护工作队,参军入伍,融入到解放全中国的滚滚洪流中,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学生组织各种工作团

解放战争时期,延吉党组织为适应东北解放战争形势日益发展的需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与工农兵相结合的社会活动,经受战争锻炼,坚定革命信念,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教育,揭露国民党的丑恶本质,启发学生走革命道路,为解放战争服务,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支援前线、慰问前线指战员等各种工作团。学生各种工作团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奔赴许多新解放区,慰问指战员和伤病员,并在当地开展解放区的群众工作,为解放战争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46年11月1日,在东城中学和朝阳川槿民中学学生们积极报名参加下,吉东军分区五一部队很快组成文艺宣传队,队员由爱好文艺的学生组成,许瑞禄担任乐队指挥。在此之前,龙井市的青年会演艺队、延吉市的火花剧团、朝阳川的朝鲜义勇军第五支队文艺宣传队和第七支队文艺宣传队于1946年3月合并,编入吉林军区保安军政治部宣传队,汉族演员编入一团,朝鲜族演员编入二团。8月,这两个团又与吉辽军区怒吼剧团合并为吉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汉族演员编入第一大队,朝鲜族演员编入第二大队。
1947年2月,五一部队文艺宣传队并入吉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第二大队。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后,该文工团第一大队调入吉林市,第二大队仍留在延边,改称延边专员公署民族事务处文工团。
延边各县也有不少文艺团体,各个镇、村庄、中学几乎都有文艺宣传队。其中,图们市的工农剧团、珲春市人民演剧社、和龙县的保安六团宣传队和头道沟演出队演员阵容整齐,演出效果更好。这些文艺团体和宣传队演出相当活跃。
延边各地文艺团体演出了许多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艺节目。吉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第二大队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胜利的血史》、《人民武装起来》等。《胜利的血史》由金平、千一、申英俊等编导,是以“海兰江大血案”为题材的大型话剧。
1932年到1933年,海兰区经受了94次大“讨伐”,1 700多名反日志士和群众惨遭杀害。反日志士个个宁死不屈,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胜利的血史》演出后,引起了极大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反奸清算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人民武装起来》也反响强烈。该剧由朴老乙编写,柳光俊担任导演,有4个主要角色,演员金勇伯、朴佑、李玉顺分别扮演农民、农民的儿子和女儿,朴英一扮演国民党军官,都演得十分逼真。这些话剧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倒地主恶霸、积极支援前线的生动场景,有比较高的艺术性。其中,《做好战斗准备》、《农民之歌》和《东北人民迎来了春天》等主题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高的磨盘山上,
升起了一轮红太阳。
苍翠的林荫里,
布谷鸟儿在欢唱。
农夫们哟,
赶紧下地耕种,
莫误了大好时光。
…………
这是《农民之歌》的歌词。这首歌富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不仅在延边朝鲜族当中广为传唱,而且延边之外的朝鲜族当中也广为流传。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1日之后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向松花江以南和以西地区发动反攻,经过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势,占领了绝大部分中、小城市。1948年3月9日,解放吉林市和小丰满水电站;3月12日,解放四平。猖獗一时的60多万国民党反动军队不得不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城市。
5月下旬,东北人民解放军紧逼长春,在长春以西的大房身机场与敌人展开激战,歼敌6000多人,终于攻克大房身机场。此时,长春守敌还有十万人。通过这次试攻,解放军发觉敌军实力强大,决定改强攻为长期围困。几个月后,长春市内物资供应渐趋匮乏,尤其是粮食供应越来越难,军心开始动摇。解放军指挥部决定利用中秋节,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攻心战。延边专员公署民族事务处文工团奉命赶往前线,住在长春市以南离伪满建国大学1000米处的村子里。
他们不但给当地军民进行慰问演出,还协助部队为蒋军官兵准备了好多“慰问”品,在香烟、月饼的包装纸和西瓜上写下或刻下了号召起义投诚的语句。
中秋节这一天,解放军部队展开攻心战,给国民党士兵送去“慰劳”品;延边文工团进行“慰问”演出,充分瓦解了敌人的斗志。结果,一个团以上的蒋军官兵纷纷向解放军投诚。

四、少年儿童发挥特殊作用

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了保证人民解放军在前线安心打胜仗,在党的组织下,延吉的广大少年儿童紧密配合工农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同当地成年人一道,为巩固抗日战争的果实、解放东北、解放全中国,在后方掀起支前支农热潮,为新中国的诞生发挥了特殊作用。
1946年10月12日,吉东各界代表聚集在北山小学,成立“美国退出中国”运动委员会,并将本月12日到18日定为“美国退出中国运动周”。随后,延吉、龙井、汪清等地分别举行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开展了“美国退出中国运动周”运动。为使群众大会得以胜利召开,北山小学的少年儿童配合各界代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和其他少年儿童一起参加了要求“美国退出中国”的万人大游行。
少年儿童在支援前线委员会和各校支前委员会分会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支援前线、慰问解放军活动。各村儿童团帮助农民种地、喂牲口,每天催促懒汉下地劳动,支援春耕生产。他们的支农活动支援了农业生产,支援了前线,并通过支农劳动掌握了自己务农的本领,树立了从小爱农、爱劳动的思想。
1947年5月、6月,北山小学学生会和省立中学、河南朝鲜族小学、大东中学等学校分别组织120多名学生,组成秧歌队和歌咏团,带着慰问品、慰问信,前往吉林地区后方医院慰问伤病员,给了他们莫大的鼓舞,为延边各地区少年儿童树立了榜样。
同年10月,延吉县智新区15个屯的农民与光东中学以及智新、东元、明东、勇新、中东5所小学师生组成慰问团,到医院演出文艺节目,慰问伤病员。珲春、敦化等地的少年儿童也以游行、讲演、画漫画、写信、做军鞋、募集慰问金、演出、帮助军属种地等形式支援前线。
1947年,北山小学初小三年级以上的300多名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课余时间,平整空闲土地1 000余坪,种植大田作物,以补助学校办公经费。他们的勤工俭学为教育事业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11月,北山小学召开表彰模范立功大会,表彰奖励了39名模范学生、13名立大功的学生。
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形式,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更加生动化、群众化,也是少年儿童活动的一项内容。北山小学宣传队前往监狱,为服刑人员演出文艺节目,为促其反省、加快思想改造起到了良好的感化、教育作用。少年儿童在响应党、团组织号召,积极参加支前支农、拥军优属、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等社会活动的同时,还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建设新中国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延吉各所小学普遍开展立功活动,对在支前和支农等社会活动中表现突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及时给予了表彰奖励。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延吉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了阶级觉悟,在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值得骄傲的一页。

五、涌现模范集体、先进个人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参军参战的延吉各族儿女奋勇杀敌,用生命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后方,广大妇女巾帼不让须眉,在大力开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参加支援前线等各项活动,并发挥重要作用。
模范集体独立六师  东北地区独立六师是以原吉东军分区的独立三团、独立六团、吉南军分区的独立七十一团为基础组建而成,原独立三团改为十六团,原独立六团改为十七团,原独立七十一团改为十八团。独立六师师部设在九台,集结整编后,执行吉长外围运动战任务。
1946年3月,迫使吉林之敌弃城而逃;5月围困长春,封锁国民党第一兵团新七军、六十军,配合东北南线战役;10月攻克四平、锦州;10月19日,国民党六十军宣告起义,新七军投降。11月,独立六师进至黑山,编入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被授予一五六师番号。
原十六、十七、十八团改称四六六、四六七、四六八团,随即入关,配合主力解放平津。1949年2月27日,一五六师作为先头部队开始南下,横越黄河,强渡长江天险,使敌人望风而逃,先后解放豫南、鄂东南、赣西北广大农村与城镇。
独立六师(即第四野战军一五六师)在解放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人民解放事业的宏伟诗篇。仅对渡江作战的团风镇战斗和江西一、二期剿匪战斗初步统计,毙伤敌人4134名,俘敌10178名,消灭敌军14312人,缴获各种炮188门,60炮58门,平射炮3门,战防炮5门,野炮1门,掷弹筒83个,重机枪69挺,轻机枪485挺,冲锋枪378支,战防枪19支,步马枪14 851支,子弹878 791发,手榴弹12991颗,电台6部,汽车22辆,骡马1446匹。在历次战斗中,部队涌现出3000多名人民英雄。[附19号照片,156师南下参加解放战争情况。]
独立六师是由延吉地方武装成长起来的野战部队,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仅1948年以来的统计,帮助农民种地446亩,春耕8090亩,收割8360亩,担水752331担,打柴834067斤,扫院子335229次,送粪48666担,打扫厕所78620次,拣粪246557筐,割草26023次,医疗2638次,救济灾民粮食6385斤,涌现出爱民模范单位191个。
在江西首届群英会上,一、二、三、四级英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四六七团韩哲赫、四六六团郑亨连、四六七团金天德、申三根等7人获一级人民英雄称号,金松林、杨振兴、申容均、王德昌、朴德赞等15人获二级人民英雄称号,金权默、金永鹤、俞龙哲、朴虎范、严道永、全子男、朴炳珠、崔昌范、朴乙星、郑永焕、任引植等38人获三级人民英雄称号,获得四级人民英雄的有42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镌刻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史册上。
先进个人朴洛权  1918年3月出生于朝鲜,因其父参加朝鲜反日运动遭到迫害,从而他们一家被迫来到中国的汪清县百草沟。百草沟一带是东满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朴洛权14岁就参加儿童团,后加入共青团。1934年,朴洛权参加党领导的汪清游击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5年9月,朴洛权作为延边分遣队的负责人之一,协助姜信泰为建立人民武装夜以继日地工作。1945年底,延边警备旅第三团第一次攻打三道湾土匪钱辅兴失利,牺牲了许多战士。
1946年1月26日,朴洛权率6个连战士,在三团配合下,围剿钱匪,一举平息了三道湾匪患。
1946年2月20日,朴洛权指挥部队,将以李茂庆为首的数百名匪徒包围在汪清天桥岭,隔断了延边与牡丹江的联系。第一次攻打没有成功,夜晚就在四周山上点起数堆篝火,第二天凌晨,朴洛权带一名通讯员直奔匪徒巢穴。经过一个多小时谈判,李茂庆匪帮放下武器乖乖投降。
1946年3月14日,延边警备旅一团接到吉林军区的命令,立即向长春进发,配合兄弟部队,伺机夺取长春。一团团长朴洛权接到命令,告别母亲和新婚3个月的妻子,率领部队匆匆奔赴长春前线。
4月11日,朴洛权前往前线司令部,见到了周保中司令员,这是两人从苏联野营地分手回国后第一次见面。周保中向他讲述了长春战役的重大意义,希望他们打好这一仗。
4月13日傍晚,朴洛权率领一团到达长春东南二十里的腰站。14日拂晓,向刁家山、净水厂守敌发起攻击,守敌龟缩进了市区。当晚,朴洛权向全团指战员做了战前动员。15日凌晨2点,部队进入阵地严阵以待。5时总攻开始,我军三路纵队同时向市区发起猛攻。上午10时,一团占领了工业大学。
当一团沿斯大林大街(现人民大街)向北推进时,遇到敌人一个加强连的顽抗。这里是长春南翼的一个支撑点,敌人凭借明碉暗堡和坚固的工事,集中各种火力阻止一团前进。朴洛权重新调整火力配置,集中全团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一齐开火。突击队乘机跃过楼前障碍和地堡,冲进楼内,打退了敌人。
16日,一团继续向市中心挺进,中午到达兴仁广场(现解放广场)南侧。广场西北角有一座“万字会”大楼,敌人在大楼四周修筑了3层钢筋水泥建筑和围墙,盘踞在楼内。纵队副司令员吴恒夫被楼内射出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于是朴洛权指挥部队向“万字会”守敌发起猛攻,突破3道防线后冲到楼前,敌人用破桌椅等杂物堵住了楼口。朴洛权命令战士从外边上楼,同时组织爆破组把楼道炸通。在上下夹击下,敌人乱了阵脚,一团占领了“万字会”大楼。
经过3天的苦战,一团歼灭了大量敌人,但自身伤亡也很大。纵队首长决定把一团撤下来作为预备队。朴洛权来到纵队司令部,向贺庆积司令员、邓飞政委请战。
4月18日,一团又攻占般若寺,俘敌100多人,部队逼近大同广场西北角的敌人最后的盘踞点——伪中央银行大楼。银行大楼高大坚固,里面有敌人的“铁石部队”4000余人,敌司令部也设在这里。一团和兄弟部队集中火力发起攻击。当战士们冲向广场时,银行大楼的大门被我军用炮火炸开,数千名敌人突然潮水般向一团阵地涌过来。
一团战士们措手不及,一下子被压回到广场东南角。一团后面关押着几千名俘虏和成堆的武器弹药,一旦敌人突围,后果不堪设想。纵队贺司令员、邓政委亲临一线指挥战斗,先后负伤,战斗十分激烈。
眼看敌人越冲越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朴洛权手握步枪挺身而起,带领战士冲进敌群,一举将敌人击退,朴洛权不幸身负重伤。在弥留之际,他委托贺司令员和同志们把自己口袋里的勋章转交给母亲。这位党培养出来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为解放长春献出了28岁的年轻生命。
先进个人金成范  1924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清城郡清水里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1岁辍学随父亲务农,1940年和家人一起来到中国河北省唐山地区日本人经营的一个农场,1945年5月和农场的70多名朝鲜族青年参加冀东地区领导的由朝鲜族组织的游击队,成为一名坚强的抗日战士。
1945年9月,金成范所在部队奉命挺进东北沈阳,被编入朝鲜义勇军第五支队,1946年初,金成范在教导队接受短期训练,同年3月被任命为吉东地区二旅二团二营七连连长。5月,在汪清县罗子沟配合兄弟部队剿匪,一战俘敌30多人,缴获1门山炮、3门平射炮、4挺重机枪和许多步枪。在敦化大蒲柴河、额穆、黑石的剿匪战斗中,以猛打猛冲的英雄气概名扬吉东。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占领四平、长春、吉林后又东进,陆续占领拉法、蛟河、老爷岭。大敌当前,七连接受了沿哈尔巴岭修筑一条长达20多里的防御工事任务。金成范提出“施工是战场,劳动是英雄”的口号,全连指战员日夜奋战完成了任务。郑道学、张昌录等战士被吉东军区授予“劳动英雄”称号,七连被授予“模范连”称号,金成范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3月7日晚,七连接到奔袭四间房任务。金成范率领队伍投入战斗,指挥部队突破了敌人的几个顽固据点。小炮手李东元打光了子弹,拿起刺刀冲上去,从敌人手中夺过枪冲向敌人碉堡,毙敌5人后壮烈牺牲。爆破班长郑青松为开辟进攻路口,不顾重伤坚持战斗,胜利完成爆破碉堡的任务后壮烈牺牲。金成范满怀悲愤,端起机关枪,带领一个班冲入敌人阵地,奋勇杀敌。四间房战斗是一场恶战,七连用劣势装备打败美式装备的敌人,杀伤敌人30多人,俘虏80人,受到团部嘉奖,获“勇猛、迅速、勇敢战斗连”锦旗一面,李东元、郑青松被追认为战斗英雄。1947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转入反攻。金成范连配合主力部队进驻吉林市郊区,投入到解放吉林的战斗中。七连勇猛逼近吉林,打得敌人龟缩在地堡里不敢出头。
在战斗间隙,金成范和副排长权太哲在龙潭山下,试射缴获过来刚修好的美式重机枪,结果让他们非常满意。正当他们高兴时,权太哲腰带上的手榴弹被树枝刮掉,引线被拉开,权太哲当场牺牲,金成范头部受重伤,后经抢救无效牺牲。
七连战士十分悲痛,开过追悼会后,参加了围困长春的战斗。1947年冬季攻势开始,12月31日晚,七连接到任务,在10分钟内拿下桥头上的一个碉堡。连长朱光文组织两个爆破组冲上去,将一颗颗手榴弹投向碉堡。敌人被突然的爆炸声吓呆,忘了开枪,只顾躲藏。七连只用5分钟便结束战斗,歼敌70多人,俘虏30多人。第二天,1948年1月1日,团部和师部分别授予七连“英勇顽强的金成范连”光荣称号,师部向各团发出了“向金成范连学习”的号召。
在解放战争中,“金成范连”勇猛善战,随部队一路打过长江,多次荣获“模范连”称号,涌现出俞龙哲、吴龙镇、具兹俊、车承哲、郑永焕等战斗英雄,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先进个人李玉今  她是出席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和亚洲妇女代表会议的代表、烈军属模范、生产劳动能手。1922年7月15日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成真郡,8岁开始在地主家当婢女,看孩子,喂牛喂马,12岁回到父母身边。16岁离开父母,跟着大哥来到龙井老头沟,翌年与朝阳川镇太东村村民林池龙结婚。
1945年8月,延吉光复,移住到延吉市兴安乡发展村的李玉今担任农会副主任和妇女队长职务,她坚决支持担任青年同盟支部负责人的丈夫林池龙参军。林池龙的弟弟林成龙、林升龙也在她的动员下先后当兵入伍。李玉今在村里挑起了领导农业生产的重任,学会了犁田耕地、打柴挑水这些男人干的活儿,并教授给妇女;组织互助组,帮助军烈属搞好农业生产。在她的带领下,妇女们仅用一个星期就修好了250多米长的引水沟,她们及时放水耕田,还插完了秧,轰动了全村。互助换工时,她总是先人后己,坚持劳动,即使在家养病也挂念村里的生产进度,不忘照顾烈军属的生活。
1948年春天,中共延吉市委号召各村农民制定生产计划。李玉今作为农会负责人,积极帮助村第六小组制订详细的生产计划,带动了其他小组。她积极动员乡亲积肥送肥,经常是乡亲们下地时,她已经送了4车粪肥,并创下了一天送粪129车的记录,带动了其他妇女。作为农会副主任和小组长,李玉今工作很忙,但她总是挤出时间铲地趟地努力耕作,她种的土豆和谷子产量远远高过他人。她还用卖山葡萄的钱来购买猪仔,用搞副业得来的钱买来亚麻织布,分给生活困难的烈军属和五保户,经常照顾困难群众。在积肥送肥、交公粮、挖水渠、支援前线等活动中,她始终站在前列,村民们称赞她是“没有尾巴的黄牛”。1949年1月,李玉今光荣当选为吉林省一等劳动模范,分到了一头大黄牛。
李玉今不仅是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巾帼英豪,而且是烈军属的模范。1947年3月,丈夫所在部队来到敦化,她带着打糕和明太鱼看望丈夫和部队指战员。在部队一个多月期间,她洗了200多件军衣,给40多件军衣打了补丁,还和女兵一起,用战士们用过的床单缝制了新衣。团首长特地看望她,在她离开部队时送给两床毛毯。李玉今临上火车时,把毛毯交给丈夫,让他转交给战友。
7月,连长林池龙在前线牺牲,26岁的李玉今没有被悲痛击倒。10月,林池龙的三弟林云龙刚从中学毕业,李玉今说服公公,又鼓励小叔子参军,积极投身到解放全中国的洪流中。
在支援前线的日子里,李玉今带领全村妇女先后16次给前线送袜子、毛巾、手套、围巾等慰问品,每次都在4样以上,还送去朝鲜族咸菜、大酱、打糕和豆腐。她把部队指战员当做亲人,把军属当做亲姐妹,一些军属缺口粮,她就一大早挖两垄土豆给他们。每逢节日,她把节约下来的大米送给缺粮的军属,自己却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到了农忙时节,她动员妇女帮助缺劳力的军属。军人金明珠的妻子下落不明,李玉今把她的2个子女领到家里,一起生活了6个多月。农会在她的建议下,给这2个孩子建了新房。
在李玉今身上,集中体现了延吉人民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1947年12月,李玉今荣获延吉市一等农业劳动模范称号。不久,先后被评为县和省劳动模范。第二年,被评为延吉市拥军优属模范。
1949年3月,她作为东北妇女代表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奖状。毛主席接见了她,称赞她是名副其实的劳动模范、延边妇女的楷模。
先进个人全福顺  延吉市又一位著名的朝鲜族女劳模,两次获得劳模称号,先后获得两头大黄牛的奖励。
全福顺,1927年出生于延吉市长白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失去父母,16岁与工友、孤儿许日权结婚。婚后一个月,丈夫被日寇抓去当劳工。1945年延边光复,丈夫回到家里,夫妻俩到工河村务农。团聚不到一个月,全福顺毅然把丈夫送到前线。作为民兵连长,她带领全村民兵和妇女维护社会秩序,照顾孤寡老人,深受村民好评。
1945年12月25日,全福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春天,延吉市进行土地改革时,全福顺和丈夫分得了土地。此时,她首先想到了村里的烈军属和五保户。为了让他们也能种好地,全福顺把他们组成工河村第一个互助换工组,并主动担任组长。这一年,互助换工组喜获丰收,全福顺选出2麻袋优质粮食,完成交公交粮的任务,此外又交售8麻袋余粮,成为全市交售余粮最多的名人。村民们见她领导有方,都争相加入,互助换工组由7户增加到17户。土地改革结束后,她的互助换工组发展为互助组,仍由她担任组长。全福顺积极响应党发出的“开荒多打粮”的号召,派部分组员去三道湾等处开荒,开辟出13垧土地,当年向国家交售了更多粮食。
解放战争时期,全福顺每天带领全村妇女到火车站,轮班护送伤员到陆军医院,用可口的饭菜慰问伤员,得到了广大部队指战员和伤员们的好评。为了救伤员,全福顺先后献了3次血,最多时献出650cc,并用献血费买来鸡蛋、水果慰问伤员。
秋末初冬,她帮助烈军属打柴,积极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她还组织全村妇女开展“人人制作一双鞋”活动支援前线。
1946年冬天,延吉市召开劳动模范大会,一致选举全福顺为一等劳动模范,奖给她一头黄牛。1947年底,全福顺当选为延吉县一等劳动模范,又得了一头黄牛。1948年,被评为延边的劳动模范,延边专员公署奖给她一些农具和一匹好布料,全福顺把这些奖品分给互助组的成员,把两头黄牛交给互助组共同使用
建国前夕,全福顺荣获民兵模范、卫生工作模范、军烈属模范等诸多荣誉,仅获得的锦旗就有6面之多。
先进个人白善玉  1946年,延吉县烟集乡新昌村掀起了反奸清算和土地改革的热潮,21岁的白善玉非常高兴,因为她家也分得了部分土地、房屋和牲畜、农具,成了土地的主人。听说国民党反动派攻占长春、吉林后,又攻占了拉法、新站一带,并扬言一周内打到图们江畔,她和丈夫崔万燮决心一个在前线、一个在后方,争当英雄模范。丈夫参军后,一家7口人的重担落在白善玉一个人身上。
白善玉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村里民兵干部,土改运动的积极分子。1947年10月,村里开展“砍大树,挖底产”斗争,朱地主在后院埋下了金银财宝。一天夜晚,白善玉悄悄爬进地主家院子观察了一夜,终于发现了地主的埋藏地点。
白善玉胆子大,男同志抓地主,她也跟着去,即使半夜也敢站岗。她领着妇女为前线做鞋、纺线,样样走在前头;组织民兵搞民兵训练,要求非常严格,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正当白善玉积极投身到土改运动的时候,丈夫在锦州黑山阻击战中英勇牺牲,荣立特等功。白善玉伤心之余,决心“为光荣牺牲的丈夫争光”,更加忘我地工作。她一面组织军属办互助组,增产粮食支援前线,一面带领全村青年妇女上夜校,学文化,积极参加社会各种活动,群众打心眼里佩服她。
1949年3月23日,白善玉光荣入党,后来先后当选为区、县和地区、省里的劳动模范和烈军属模范。1951年,她组织的互助组被选为延边地区模范互助组和省先进农业合作社,她本人被推荐参加建国十五周年全国群英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接见。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延吉市委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民族学院和延吉市二中一个班的学生带头报名参军,数日内志愿报名参军者达870余名。1946年至1948年全市参军人数达到3038名,战勤人员达到15107名,人民群众动员牛、马车1464台,担架72副,运送伤员4152名。同时后方人员组织起来为部队送饭送水,做衣做鞋,群众动员范围十分广泛,堪称是史无前例。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