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宝调研乡村振兴和红色遗址保护工作
2025-06-19 标签: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翟宇佳,李军广
延吉新闻网6月19日讯(记者 翟宇佳)6月19日,州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吉宝就乡村振兴、红色遗址保护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提升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在依兰镇古城村 李军广 摄
在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红色遗址,王吉宝详细了解红色遗址保护利用等情况。他指出,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强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研学教育深度融合,讲好英雄故事,弘扬抗联精神,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依兰镇九龙村 李军广 摄
在依兰镇古城村、九龙村,王吉宝实地察看村容村貌、绿化美化等情况,与镇村干部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各村基本情况、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情况,并走进村民家中,仔细询问其生活状况、收入情况。他指出,要积极探索助农增收新路径,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要关心关爱农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调研中,王吉宝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要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行“田长制”,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精心谋划实施一批农业产业项目,有效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培养引进农村致富带头人,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抓好村庄清洁、绿化美化、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等目标任务,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凝聚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力量。
市委常务副书记薛志强,副市长张守亮参加调研。
初审:翟宇佳
复审:李军广
终审:王春荣

在依兰镇古城村 李军广 摄
在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红色遗址,王吉宝详细了解红色遗址保护利用等情况。他指出,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强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研学教育深度融合,讲好英雄故事,弘扬抗联精神,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依兰镇九龙村 李军广 摄
在依兰镇古城村、九龙村,王吉宝实地察看村容村貌、绿化美化等情况,与镇村干部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各村基本情况、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情况,并走进村民家中,仔细询问其生活状况、收入情况。他指出,要积极探索助农增收新路径,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要关心关爱农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调研中,王吉宝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要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行“田长制”,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精心谋划实施一批农业产业项目,有效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培养引进农村致富带头人,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抓好村庄清洁、绿化美化、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等目标任务,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凝聚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力量。
市委常务副书记薛志强,副市长张守亮参加调研。
初审:翟宇佳
复审:李军广
终审: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