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延吉新闻 > 正文

“烹”好民俗演艺这道旅游文化“大餐”

2016-11-03  标签:旅游文化 大餐 演艺  来源:
  色彩缤纷的象帽摇动,长长的飘带旋转如风;伽倻琴声婉转悠扬,令人心醉;长鼓舞和着轻快节奏,婀娜优美……近年来,延边的民俗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关注和喜爱,许多外地游客在观看完延边特色民俗演出后赞不绝口,民俗演艺成为我州旅游一道特别符合游客“胃口”的 “大餐”。


  近日,记者分别走访了位于延吉市的海兰江饭店、千年白雪烩馆和大连海润海鲜自助餐厅,三家餐饮单位均在晚间用餐高峰时段安排朝鲜族民俗演艺节目,许多州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据这三家单位负责人介绍,每到节假日和旅游旺季,餐厅顾客人数比平时会大大增加,演员和顾客互动,共同起舞,热闹非凡。餐饮企业的民俗演艺,不仅丰富了顾客用餐体验,还为外地游客了解延边民俗文化提供了便利的“窗口”。

  在我州,每年5月至9月的盛夏之夜,各县市主要广场歌舞如潮,不仅是本地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一张“零距离”免费观赏民俗演艺的“门票”。各县市文化部门都会以街道、社区、乡镇为单位在主要广场举办系列民俗表演活动。延吉市“快乐延吉大舞台”2012年开展以来,充分展示了朝鲜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俗韵味,目前已经成为延吉市独具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


快乐延吉大舞台 李军广 摄


四季如歌  李军广 摄

 
  民俗演艺,是旅游市场的一道鲜美调味品,发展好民俗演艺事业,既能让旅游市场更为活跃又能够丰富游客的旅途。但是,纵观我州旅游市场民俗演艺发展,不难发现,无论是民俗演艺进餐厅,还是全面开放的各类“大舞台”,都缺乏一种专门针对旅游市场的“专业性”。即使是农家乐旅游项目中的民俗演艺,大多都是当地群众主动参与的非专业化表演,缺乏专业化的高质量演艺产品,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今年9月举办的2016延边·韦特恩国际自行车旅游节开幕式上,正在做赛前准备的哈尔滨选手李太千女士向记者表示:“只顾着比赛准备,台上那么正宗好看的朝鲜族歌舞看不成,真是太遗憾了。”许多外地选手也纷纷表达了同样的心情。可见,外地人对观看延边高标准、专业化的民俗演艺需求是极具潜力的,而餐饮店“千店一面”的民俗演出和专为百姓打造的广场歌舞表演显然不是外地游客最想要的,他们想看的是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内涵深厚、赏心悦目、别开生面的专业化“民俗盛宴”,譬如朝鲜族民俗风情歌舞《四季如歌》。


象帽舞--崔周范  摄
 
  记者从州文化局了解到,我州目前“叫得响”的朝鲜族歌舞品牌有《四季如歌》、《图们江之歌》、《沈清传》等,这些民俗演艺是目前能够定期驻场演出的文化品牌,包括朝鲜族传统器乐演奏节目、音乐类节目和舞蹈类节目等。将延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浓缩在一小时左右的民俗歌舞中,让人感受到朝鲜族独有的风土人情。每到旅游旺季,这些驻场演出非常受外地游客欢迎。然而,由于剧场条件有限、设备陈旧以及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些演艺品牌也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吸引游客眼球的力度。该局文化艺术处处长金红敏表示,我州不乏高品质的民俗演艺节目和高水平演艺演员,但是由于投入力度不够,舞台、灯光、道具等硬件设施跟不上,好的节目没有施展的舞台,从延边歌舞团到各县市艺术团,都面临着同样的窘境。

  业内人士指出,伴随旅游业的发展,消费者更多地追求文化性、互动式旅游产品,民俗演艺已成为旅游地和景区不可或缺的旅游项目。我州作为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有着悠久丰富的文化传统、文化基础、文化底蕴、文化氛围,以“文化之乡”、“歌舞之乡”享誉全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能够丰富游客夜间文化娱乐生活的高品质演艺产品,从而影响游客在我州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水平。一台高品质的民俗演艺往往被视为一张新的旅游文化名片,既可以弥补景区夜游市场空白,又能带动当地产业链,增加旅游综合收入。旅游、文化部门应当重视民俗演艺产品的创作发展,增加投入力度,完善硬件配套设施。可以通过和专业团队合作,推进演艺产品水平提升。可以走市场化道路,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民俗演艺事业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对旅游客源进行二次开发,丰富旅游产品和夜晚消费。民俗演艺进餐厅为演艺产品市场带来生机,但是要摆脱同质化,不断创新演艺产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提升质量和水平。

  我州民俗演艺发展之路很长,需要顺应旅游市场需求、丰富旅游内涵、增强旅游吸引力,真正做到宣传朝鲜族文化、提升文化内涵、增加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文化产业化促进旅游发展,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本报记者 徐菲菲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