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延吉新闻 > 正文

【感动人物】张晓武:一个“孝”字 一生亲情

2016-10-20  标签:亲情 一生 人物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付杨
  在延吉市河南街道晨光社区里,有一个为人和善、积极乐观的残联协理员,他就是张晓武。


张晓武与同事交流工作 付杨 摄
 
  今年60岁的张晓武,在青年时期就因为疾病造成了肢体二级残疾,但身体上的不便,并没有让他自怨自艾,而是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在社区,他积极为和自己一样身体不便的残疾人服务;在家里,他是妻子眼中爱家顾家的好丈夫,儿子心中值得骄傲的好父亲,更是母亲赞不绝口的好儿子。


张晓武为母亲盖被子 李延伟 摄


张晓武正在做饭 李延伟 摄
 
  您养我小,我养您老

  张晓武有一个姐姐和三个妹妹,母亲一个人既要照顾五个孩子,又要兼顾患有脑囊虫病的父亲,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那瘦弱的身上。积劳成疾,母亲年轻时就落下了一身病。

  19岁那年,张晓武下肢出现肌肉萎缩。突如其来的疾病给了张晓武当头一棒,各种药方、民间土办法都用了,却不见好转,病情反而一天天加重。

  下肢变形、走路异于常人、工作单位不接收,一个个打击接踵而至,正值青春年华的张晓武变得一蹶不振。“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多亏有母亲在身边开导我、鼓励我、帮助我,我才能重新面对人生,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张晓武回忆道。

  60年岁月如梭,从出生到现在,张晓武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寸步不离。每天下班,他总是归心似箭地往家里赶,因为家里有等待着他照顾的年迈母亲。他说:“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但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就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母亲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拉扯大,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


张晓武为母亲擦手 李延伟 摄


母亲为张晓武展示自己的剪纸 李延伟 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如今,张晓武的母亲已经87岁高龄,体弱多病,再加上肢体二级残疾,十多年来生活都不能自理。

  每天上班前,张晓武都要照料好母亲的起居,看着母亲吃过早餐,并且准备好一天的饭菜后,才安心出门;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母亲床前,问问母亲一天的生活和心情,在他看来,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

  一次,张晓武的妻子发现婆婆对春节时贴的猴年挂画十分感兴趣,便将挂画拿下来给她。婆婆将画上的小猴子全都剪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收藏,有时还自己发挥想象,剪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自己乐在其中。看到母亲对剪纸如此着迷,张晓武就跟妻子来到文具商店,买了各种颜色的彩纸回家,让母亲随意裁剪。

  在母亲床头,贴着许多惟妙惟肖的剪纸,一本厚厚的手册珍藏着母亲所有的美好的记忆。每当看到母亲拿着剪纸向大家展示时脸上露出的得意神色,张晓武感到莫大的欣慰:“母亲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就是做儿子最大的心愿。”
   
  虽然张晓武家里生活并不富裕,没有豪华的大房子,也没有锦衣玉食,但家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相依相伴,让这个外人眼中充满艰辛的家庭,处处洋溢着温暖和幸福。和母亲聊聊爱看的电视剧,一起翻翻过去的老照片,日子就在这样看似平淡却又满溢温情的时间长河中一天天流淌。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十几年来,张晓武却始终拖着不便的身体悉心照料着母亲,无悔付出,毫无怨言。
  
  “百善孝为先”,历经千年,代代相传,张晓武用自己的人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感天动地的惊人事迹,不用震耳发聩的倾情表白,也无需豪言壮语的情感抒发,张晓武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刻在心里,用实际的行动诠释着“孝”的朴实无华,以看似简单,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琐碎小事,谱写着人间的至孝真情。

【责编 王春荣 李军广】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