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直播延吉群众欢度中秋盛况
延吉新闻网9月15日讯(记者 杨婷婷)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是朝鲜族传统节日“秋夕节”。9月15日当晚,CCTV-4中文国际频道《传奇中国节•中秋》节目现场连线延吉,直播了延吉群众载歌载舞欢度中秋佳节的盛况。
体验不同的习俗,品位共同的乡愁,《传奇中国节•中秋》于当晚16时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长达4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里,通过国内外多路记者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与全球华人一起品“明月共此时 全球同中秋”的文化大餐,同时向全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

百人洞箫演奏 杨婷婷 摄

百人洞箫演奏 杨婷婷 摄

洞箫演奏 杨婷婷 摄

现场直播 杨婷婷 摄

现场直播 杨婷婷 摄

现场直播 杨婷婷 摄

现场直播 杨婷婷 摄
当晚17时16分,镜头切入延吉市。“这里是延吉市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目前有1000多人聚集在这里,他们身穿节日的盛装,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欢庆中秋。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朝鲜族洞箫’,‘朝鲜族洞箫’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在2008年,‘朝鲜族洞箫音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央视记者赵文彬在现场介绍到。
朝鲜族洞箫是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深受民众喜爱。活动现场,上百人的团队在其他乐器的辅助下进行了洞箫演奏,通过两首民谣充分展示了洞箫的独特魅力。

赵文彬接受延吉市媒体采访 杨婷婷 摄
中央电视台吉林记者站记者赵文彬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朝鲜族的民俗活动十分有特色,这次的报道与以往不同,在朝鲜族民俗音乐传承方面做了些创新,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现场直播百人洞箫合奏与歌舞表演,另一部分是播放短片,介绍朝鲜族另一个民族乐器“岑”,通过采访“岑”的传承人李金浩,透过“岑”动人的声音,体现出朝鲜族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在直播节目中,赵文彬还介绍了朝鲜族最受欢迎的辣白菜和打糕的制作过程。当晚,新华社【新华网络电视】也专程到延吉市,为此次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现场制作打糕 杨婷婷 摄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短片“岑”的传承人李金浩 视频截图

央视工作人员在为直播做准备 杨婷婷 摄

央视工作人员在为直播做准备 杨婷婷 摄

央视工作人员在为直播做准备 杨婷婷 摄

直播前,赵文彬询问朝鲜族饺子的制作过程 杨婷婷 摄

央视工作人员在为直播做准备 杨婷婷 摄

新华社【新华网络电视】在现场直播延吉中秋盛况 杨婷婷 摄
体验不同的习俗,品位共同的乡愁,《传奇中国节•中秋》于当晚16时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长达4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里,通过国内外多路记者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与全球华人一起品“明月共此时 全球同中秋”的文化大餐,同时向全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

百人洞箫演奏 杨婷婷 摄

百人洞箫演奏 杨婷婷 摄

洞箫演奏 杨婷婷 摄

现场直播 杨婷婷 摄

现场直播 杨婷婷 摄

现场直播 杨婷婷 摄

现场直播 杨婷婷 摄
当晚17时16分,镜头切入延吉市。“这里是延吉市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目前有1000多人聚集在这里,他们身穿节日的盛装,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欢庆中秋。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朝鲜族洞箫’,‘朝鲜族洞箫’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在2008年,‘朝鲜族洞箫音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央视记者赵文彬在现场介绍到。
朝鲜族洞箫是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深受民众喜爱。活动现场,上百人的团队在其他乐器的辅助下进行了洞箫演奏,通过两首民谣充分展示了洞箫的独特魅力。

赵文彬接受延吉市媒体采访 杨婷婷 摄
中央电视台吉林记者站记者赵文彬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朝鲜族的民俗活动十分有特色,这次的报道与以往不同,在朝鲜族民俗音乐传承方面做了些创新,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现场直播百人洞箫合奏与歌舞表演,另一部分是播放短片,介绍朝鲜族另一个民族乐器“岑”,通过采访“岑”的传承人李金浩,透过“岑”动人的声音,体现出朝鲜族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在直播节目中,赵文彬还介绍了朝鲜族最受欢迎的辣白菜和打糕的制作过程。当晚,新华社【新华网络电视】也专程到延吉市,为此次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现场制作打糕 杨婷婷 摄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短片“岑”的传承人李金浩 视频截图

央视工作人员在为直播做准备 杨婷婷 摄

央视工作人员在为直播做准备 杨婷婷 摄

央视工作人员在为直播做准备 杨婷婷 摄

直播前,赵文彬询问朝鲜族饺子的制作过程 杨婷婷 摄

央视工作人员在为直播做准备 杨婷婷 摄

新华社【新华网络电视】在现场直播延吉中秋盛况 杨婷婷 摄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