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民声报——延边初期党组织的摇篮
【开栏语】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为了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
延吉各族人民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融入到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洪流之中。从响应五四运动,到马列主义在延吉的传播;从延吉早期共产党人在延吉的地下建党工作,到延吉党组织的建立;从抗日烽火中的中共东满特委和延吉区委领导民众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艰苦斗争,到延吉光复后,建立中共延吉县委和延吉市委……纵观延吉的发展史,共产党人立下了一座座丰碑,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即日起,延吉新闻网开设《光辉历程》专栏,回顾延吉市党组织及党员带领各族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向建党95周年献礼。
《民声报》是1927年由延吉、珲春、和龙、汪清4县及龙井村教育、工商各界人士联名发起,共同捐款而创办起来的地方报纸。于1928年初,在龙井正式发刊。社长关俊彦,经理方芷涵,第一任总编辑是国民党中间派人物安怀音。下设编辑、印刷、营业三个部,共有员工60多人。《民声报》是20年代后期,在延边唯一公开发行的进步报纸。
到1928年8月,中共东满区委成立,创办的机关刊物《东满通讯》和区委机关当时就设在《民声报》社内。从此,《民声报》报社成了延边初期共产党组织的摇篮。
当时的《民声报》周6刊,4开,汉朝两种文字合璧。由于主编、编辑和校对人员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办报作风正派,经常深入群众,到乡村、工厂和学校中间,与工人、农民和学生交朋友,从中征集采写稿件。所以,这时期的《民声报》,充满着战斗气息,敢于向黑暗势力宣战,成了延边人民群众的喉舌和知心朋友。
《民声报》经常刊载重大消息和发表评论,揭露和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如揭露日本陆军省在东北增加军队的消息,并质问“是何居心”(1928年6月26日版);调查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情况的座谈会纪要《奉天老道口惨剧脱难者之所谈》(1928年6月14日版);批判和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评论《留神!日本对华外交转舵》(1928年11月30日版);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任意掠占土地的实地调查记《如何抵制南满铁路用地之侵占》(1930年9月5日版);批判日本龙井商埠地捏造新闻事实的评论《可怕之新闻政策!》(1928年5月31日版)等。
《民声报》针对当时日益加深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经常以社论、社会调查、地方通讯等多种形式发表文章。比如,痛斥地方警察勒索人民、殴打无辜百姓的评论《请看彭分所长之劣迹》(1928年10月7日版);揭露和批判北京政府腐败无能的评沦《内债问题》(1928年11月6日版)等。
由于中共党组织在延边的建立和影响,更由于很多中共党员直接担任了《民声报》的编辑,所以《民声报》的战斗力很强,有时还刊载有关马列主义的文章。比如,1928年6月16日报纸第四版刊载的《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概要》一文,用通俗的语言,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列宁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
《民声报》宣扬民主进步新思想,主张接受新学制,提倡白话文,并辟有《艺圃》文艺专栏,刊载进步的白话文诗、杂文、日记、散文等作品。比如,《清明忆亡母》(1930年6月20日版)的散文,用比喻的笔法,诉说亡国奴的苦衷。在1930年4月30日第三版刊载的自由诗《青年》,更是鼓舞斗志,激动人心:“青年!青年!振起你的精神,打倒帝国主义的气焰!堂堂中华民族,怎能让人蹂躏...!”反映了当时革命青年的高度革命热情。
《民声报》曾以大字标题刊出了“自由的钟声,震醒了黑暗的东北”,并刊登革命歌曲《打倒列强!》以激发人们的斗志。1929年1月5日,刊登了《被压迫者的呼声》一文,呼吁被压迫者起来斗争,向有产者、向压迫者、向侵略者斗争,呼唤人民奋起反抗。为此,中共满洲省委在向中央的报告中写道,“在区(委)的领导下,有一《民声报》在延边各县影响甚大。”日本侵略者也惊呼“赤色分子大量渗入”,“共产主义思想渗透到间岛各阶层”。
正义的呼声触怒了军阀当局,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干涉。奉系军阀当局撤回了国民党中间人物安怀音,派特务逮捕周东郊,将其送进吉林监狱。以《民声报》为掩护的共产党领导人物孙绂生、李别天等人,因受追捕被迫离开了延边。由于主要编辑人员的更换,《民声报》的政治方向开始变化,特别是国民党右派元老胡汉民于1930年底题写《民声报》报头之后,其战斗力大大削弱。但由于进步人士关俊彦等坚持反日爱国的立场,报纸仍坚持进行反日宣传。
当时,朝鲜族爱国人士沈茹秋先生经过艰苦调查并收集资料,写出了一部专著《延边调查实录》,该文不仅叙述了延边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内容,而且在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地阐明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抵制日本对东三省的侵略,巩固东北边防。在最后一章还叙说了延边救亡的策略:“欲求延边不亡,必先有具体之方针,欲求有具体之方针,必先设置特别之区域”。出于历史的局限,文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但始终贯穿着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抗态度和维护领土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该文写成后,当时无处发表,《民声报》社社长关俊彦和编辑张君实毅然决定,由《民声报》连载。到1930年4月4日,《延边调查实录》在《民声报》上连载完毕。文章在民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因此,沈茹秋先生在一天夜里被人骗出居室,突遭暗害,时年仅26岁。后来,《民声报》为纪念沈茹秋这位反日爱国人士,又冒着风险将连载编辑成书,出版了他的遗著《延边调查实录》,关俊彦等人在该书的序里对作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民声报》在“九·一八”事变后,于1931年9月被迫停刊。(季芳旭据《中共延吉党史资料》整理)
延吉各族人民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融入到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洪流之中。从响应五四运动,到马列主义在延吉的传播;从延吉早期共产党人在延吉的地下建党工作,到延吉党组织的建立;从抗日烽火中的中共东满特委和延吉区委领导民众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艰苦斗争,到延吉光复后,建立中共延吉县委和延吉市委……纵观延吉的发展史,共产党人立下了一座座丰碑,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即日起,延吉新闻网开设《光辉历程》专栏,回顾延吉市党组织及党员带领各族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向建党95周年献礼。
《民声报》是1927年由延吉、珲春、和龙、汪清4县及龙井村教育、工商各界人士联名发起,共同捐款而创办起来的地方报纸。于1928年初,在龙井正式发刊。社长关俊彦,经理方芷涵,第一任总编辑是国民党中间派人物安怀音。下设编辑、印刷、营业三个部,共有员工60多人。《民声报》是20年代后期,在延边唯一公开发行的进步报纸。
到1928年8月,中共东满区委成立,创办的机关刊物《东满通讯》和区委机关当时就设在《民声报》社内。从此,《民声报》报社成了延边初期共产党组织的摇篮。
当时的《民声报》周6刊,4开,汉朝两种文字合璧。由于主编、编辑和校对人员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办报作风正派,经常深入群众,到乡村、工厂和学校中间,与工人、农民和学生交朋友,从中征集采写稿件。所以,这时期的《民声报》,充满着战斗气息,敢于向黑暗势力宣战,成了延边人民群众的喉舌和知心朋友。
《民声报》经常刊载重大消息和发表评论,揭露和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如揭露日本陆军省在东北增加军队的消息,并质问“是何居心”(1928年6月26日版);调查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情况的座谈会纪要《奉天老道口惨剧脱难者之所谈》(1928年6月14日版);批判和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评论《留神!日本对华外交转舵》(1928年11月30日版);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任意掠占土地的实地调查记《如何抵制南满铁路用地之侵占》(1930年9月5日版);批判日本龙井商埠地捏造新闻事实的评论《可怕之新闻政策!》(1928年5月31日版)等。
《民声报》针对当时日益加深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经常以社论、社会调查、地方通讯等多种形式发表文章。比如,痛斥地方警察勒索人民、殴打无辜百姓的评论《请看彭分所长之劣迹》(1928年10月7日版);揭露和批判北京政府腐败无能的评沦《内债问题》(1928年11月6日版)等。
由于中共党组织在延边的建立和影响,更由于很多中共党员直接担任了《民声报》的编辑,所以《民声报》的战斗力很强,有时还刊载有关马列主义的文章。比如,1928年6月16日报纸第四版刊载的《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概要》一文,用通俗的语言,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列宁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
《民声报》宣扬民主进步新思想,主张接受新学制,提倡白话文,并辟有《艺圃》文艺专栏,刊载进步的白话文诗、杂文、日记、散文等作品。比如,《清明忆亡母》(1930年6月20日版)的散文,用比喻的笔法,诉说亡国奴的苦衷。在1930年4月30日第三版刊载的自由诗《青年》,更是鼓舞斗志,激动人心:“青年!青年!振起你的精神,打倒帝国主义的气焰!堂堂中华民族,怎能让人蹂躏...!”反映了当时革命青年的高度革命热情。
《民声报》曾以大字标题刊出了“自由的钟声,震醒了黑暗的东北”,并刊登革命歌曲《打倒列强!》以激发人们的斗志。1929年1月5日,刊登了《被压迫者的呼声》一文,呼吁被压迫者起来斗争,向有产者、向压迫者、向侵略者斗争,呼唤人民奋起反抗。为此,中共满洲省委在向中央的报告中写道,“在区(委)的领导下,有一《民声报》在延边各县影响甚大。”日本侵略者也惊呼“赤色分子大量渗入”,“共产主义思想渗透到间岛各阶层”。
正义的呼声触怒了军阀当局,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干涉。奉系军阀当局撤回了国民党中间人物安怀音,派特务逮捕周东郊,将其送进吉林监狱。以《民声报》为掩护的共产党领导人物孙绂生、李别天等人,因受追捕被迫离开了延边。由于主要编辑人员的更换,《民声报》的政治方向开始变化,特别是国民党右派元老胡汉民于1930年底题写《民声报》报头之后,其战斗力大大削弱。但由于进步人士关俊彦等坚持反日爱国的立场,报纸仍坚持进行反日宣传。
当时,朝鲜族爱国人士沈茹秋先生经过艰苦调查并收集资料,写出了一部专著《延边调查实录》,该文不仅叙述了延边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内容,而且在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地阐明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抵制日本对东三省的侵略,巩固东北边防。在最后一章还叙说了延边救亡的策略:“欲求延边不亡,必先有具体之方针,欲求有具体之方针,必先设置特别之区域”。出于历史的局限,文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但始终贯穿着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抗态度和维护领土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该文写成后,当时无处发表,《民声报》社社长关俊彦和编辑张君实毅然决定,由《民声报》连载。到1930年4月4日,《延边调查实录》在《民声报》上连载完毕。文章在民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因此,沈茹秋先生在一天夜里被人骗出居室,突遭暗害,时年仅26岁。后来,《民声报》为纪念沈茹秋这位反日爱国人士,又冒着风险将连载编辑成书,出版了他的遗著《延边调查实录》,关俊彦等人在该书的序里对作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民声报》在“九·一八”事变后,于1931年9月被迫停刊。(季芳旭据《中共延吉党史资料》整理)
【责编 魏玉华】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