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史桂琴:用一生的爱呵护家人
在延吉市朝阳川镇和平社区,人们都对一个人称赞有佳。她任劳任怨,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16年,直至丈夫去世;抚养患有先天性脑瘫的侄子25年无怨无悔。她看似瘦弱,却能用尽全身心的爱撑起一个家。她,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史桂琴。
史桂琴今年73岁,与侄子史云峰一起生活,居住在30多平米的廉租房内。现在的生活对于史桂琴来说,是欣慰的。

史桂琴翻看着家人们的老照片 季芳旭 摄
家庭变故 让她多了份责任
1963年,20岁的史桂琴以朝侨的身份回到中国。1968年,史桂琴与丈夫结婚。然而,由于父母相继早逝,婚后的史桂琴不仅要尽一个妻子的义务,还要既又当爹又当妈地拉扯四个弟弟长大成人。
史桂琴是大姐,四个弟弟无论有什么事都要经过她的手。虽然自己生活得并不富裕,但她总是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留给家人。史桂琴想着:“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幸福团圆,就是开心快乐的。”
但事与愿违,1987年,史桂琴因工负伤,造成双腿八级伤残,不能长时间站立,也因此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1992年,丈夫也因脑血栓提前病退。史桂琴和丈夫的相继退休,让她心里非常难过,却又无能为力。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史桂琴的小弟弟突发胰腺癌去世,家中原本的平静被彻底打破。小弟弟走了,留下了11个月大的侄子,还有年轻的弟媳。
悲痛欲绝中,史桂琴让弟媳远走高飞,不要耽误青春。可是弟媳说,“带着个孩子,能往哪走。”于是,史桂琴做出了一个决定,由她来抚养侄子。“她那时候才27岁,还那么年轻,以后的路还长,不能耽误人家。”史桂琴说道。
史桂琴的侄子患有先天性脑瘫,接过孩子的时候,史桂琴就做好了比别人付出更多精力的准备。她默默地对自己说,不管多难、多辛苦,也要让侄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长大。
一老一小 是她的全部
“孩子生下来就是个肉坨,什么都不会。”史桂琴说,侄子到四岁的时候还不会爬。为了能帮助侄子学会基本的四肢活动,史桂琴煞费苦心,一遍一遍地教,反反复复地做。

史桂琴和侄子 季芳旭 摄
每天背着侄子去幼儿园,辅导侄子肢体康复训练,已经让史桂琴疲惫不堪,可史桂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老天爷会把噩梦又一次降临到她的身边。1997年,史桂琴的丈夫突发脑梗死,从此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说话,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和植物人没有什么区别,一直到他走,都没有留下一句话。”史桂琴的话里带着无奈,更多的是悲伤。
“既然已经如此,那就学会接受。天塌下来,也得顶着。”史桂琴告诉自己“不能倒”,她倒下了,这个家就“完了”。
转眼,侄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史桂琴准备把侄子送到正常孩子一样的学校就读。周围的邻居都劝她不要那么辛苦,她自己受累不说,孩子的情况也没法跟上学校正常的学习。可史桂琴不这么想,她说,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上学,“哪怕别的孩子一天学会五个字,他一天学会一个字,我也要让他学知识。”
就这样,每天早上7点上课,6点30分,史桂琴准时把侄子背到班级,把一切安排妥当后再离开班级。回到家以后,史桂琴还要喂丈夫吃饭,给丈夫翻身擦背、换洗尿布、按摩全身。到了中午11点,史桂琴又要拿着午饭赶到侄子的班级,喂侄子吃午饭。侄子吃完,再回家喂丈夫吃午饭。“每天从早到晚,我的时间过得飞一样快。”史桂琴说,除了照顾一老一小,她还要买菜,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有时候胃剧烈疼痛,我才想起来自己一天还没吃饭。”
起早贪黑,没有自由时间。史桂琴的生活日日如此,直到2013年9月,丈夫去世。丈夫瘫痪的16年来,史桂琴受过苦,挨过累,但家里的一老一小,就是她的全部。她总说,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咬着牙也要坚持。
她相信 一切会越来越好
年轻时的史桂琴爱唱爱跳,但几十年来她没有唱过,更没有跳过。她把毕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家人身上,拉扯弟弟们长大成家,照顾瘫痪的丈夫和脑瘫的侄子,史桂琴从无怨言。操劳了一辈子,史桂琴一直都保持着乐观的心,她总说,“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面对现实,积极看待,困难总有过去的一天。”
史桂琴是个相信命运的人,但她也相信,只要不放弃,就可以改变命运。为了让侄子受到好的治疗,史桂琴省吃俭用地攒钱,在弟弟们的帮助下,侄子在小学毕业时成功进行了开颅手术。如今,在史桂琴的悉心照料下,侄子已经可以扶着东西慢慢行走,也可以自理基本的生活。最让史桂琴欣慰的是,侄子学会了自己做粥。史桂琴说:“我年纪大了,不可能陪他一直走,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把我能教他的都教会,这样当我不在时,我也放心了。”
提及未来的日子,史桂琴说:“现在我和侄子相依为命,我希望我们俩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她说,日子越来越好,相信一切也都会越来越好......
史桂琴今年73岁,与侄子史云峰一起生活,居住在30多平米的廉租房内。现在的生活对于史桂琴来说,是欣慰的。

史桂琴翻看着家人们的老照片 季芳旭 摄
家庭变故 让她多了份责任
1963年,20岁的史桂琴以朝侨的身份回到中国。1968年,史桂琴与丈夫结婚。然而,由于父母相继早逝,婚后的史桂琴不仅要尽一个妻子的义务,还要既又当爹又当妈地拉扯四个弟弟长大成人。
史桂琴是大姐,四个弟弟无论有什么事都要经过她的手。虽然自己生活得并不富裕,但她总是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留给家人。史桂琴想着:“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幸福团圆,就是开心快乐的。”
但事与愿违,1987年,史桂琴因工负伤,造成双腿八级伤残,不能长时间站立,也因此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1992年,丈夫也因脑血栓提前病退。史桂琴和丈夫的相继退休,让她心里非常难过,却又无能为力。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史桂琴的小弟弟突发胰腺癌去世,家中原本的平静被彻底打破。小弟弟走了,留下了11个月大的侄子,还有年轻的弟媳。
悲痛欲绝中,史桂琴让弟媳远走高飞,不要耽误青春。可是弟媳说,“带着个孩子,能往哪走。”于是,史桂琴做出了一个决定,由她来抚养侄子。“她那时候才27岁,还那么年轻,以后的路还长,不能耽误人家。”史桂琴说道。
史桂琴的侄子患有先天性脑瘫,接过孩子的时候,史桂琴就做好了比别人付出更多精力的准备。她默默地对自己说,不管多难、多辛苦,也要让侄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长大。
一老一小 是她的全部
“孩子生下来就是个肉坨,什么都不会。”史桂琴说,侄子到四岁的时候还不会爬。为了能帮助侄子学会基本的四肢活动,史桂琴煞费苦心,一遍一遍地教,反反复复地做。

史桂琴和侄子 季芳旭 摄
每天背着侄子去幼儿园,辅导侄子肢体康复训练,已经让史桂琴疲惫不堪,可史桂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老天爷会把噩梦又一次降临到她的身边。1997年,史桂琴的丈夫突发脑梗死,从此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说话,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和植物人没有什么区别,一直到他走,都没有留下一句话。”史桂琴的话里带着无奈,更多的是悲伤。
“既然已经如此,那就学会接受。天塌下来,也得顶着。”史桂琴告诉自己“不能倒”,她倒下了,这个家就“完了”。
转眼,侄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史桂琴准备把侄子送到正常孩子一样的学校就读。周围的邻居都劝她不要那么辛苦,她自己受累不说,孩子的情况也没法跟上学校正常的学习。可史桂琴不这么想,她说,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上学,“哪怕别的孩子一天学会五个字,他一天学会一个字,我也要让他学知识。”
就这样,每天早上7点上课,6点30分,史桂琴准时把侄子背到班级,把一切安排妥当后再离开班级。回到家以后,史桂琴还要喂丈夫吃饭,给丈夫翻身擦背、换洗尿布、按摩全身。到了中午11点,史桂琴又要拿着午饭赶到侄子的班级,喂侄子吃午饭。侄子吃完,再回家喂丈夫吃午饭。“每天从早到晚,我的时间过得飞一样快。”史桂琴说,除了照顾一老一小,她还要买菜,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有时候胃剧烈疼痛,我才想起来自己一天还没吃饭。”
起早贪黑,没有自由时间。史桂琴的生活日日如此,直到2013年9月,丈夫去世。丈夫瘫痪的16年来,史桂琴受过苦,挨过累,但家里的一老一小,就是她的全部。她总说,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咬着牙也要坚持。
她相信 一切会越来越好
年轻时的史桂琴爱唱爱跳,但几十年来她没有唱过,更没有跳过。她把毕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家人身上,拉扯弟弟们长大成家,照顾瘫痪的丈夫和脑瘫的侄子,史桂琴从无怨言。操劳了一辈子,史桂琴一直都保持着乐观的心,她总说,“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面对现实,积极看待,困难总有过去的一天。”
史桂琴是个相信命运的人,但她也相信,只要不放弃,就可以改变命运。为了让侄子受到好的治疗,史桂琴省吃俭用地攒钱,在弟弟们的帮助下,侄子在小学毕业时成功进行了开颅手术。如今,在史桂琴的悉心照料下,侄子已经可以扶着东西慢慢行走,也可以自理基本的生活。最让史桂琴欣慰的是,侄子学会了自己做粥。史桂琴说:“我年纪大了,不可能陪他一直走,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把我能教他的都教会,这样当我不在时,我也放心了。”
提及未来的日子,史桂琴说:“现在我和侄子相依为命,我希望我们俩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她说,日子越来越好,相信一切也都会越来越好......
【责编 王春荣 李军广】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