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延吉新闻 > 正文

【创业之星】于佳铭:农村娃到总经理的华丽蜕变

2016-01-22  标签:之星 华丽 总经理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王栋 方桂华
    【开栏语】一栋栋楼宇创造了城市的高度,一道道美食提升了城市的品味,一个个职业丰富了城市的内涵,一颗颗明星璀璨了城市的苍穹。

    你们用自强坚定信念,你们用执着肯定未来,你们用双手打造辉煌,你们用梦想照亮明天。你们或放弃安稳的生活投身创业之路,你们或舍弃悠闲为自己的梦想而打拼。

    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青年人的创业梦想,《延吉新闻网》开设【创业之星】专栏,宣扬先进事迹,凝聚正能量。


    于佳铭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因为不甘心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在22岁那年,他只身外出闯荡,经历了从农民到美发师,由美发师到房产经纪人,再由房产经纪人到成功创业者的华丽转变。现如今,于佳铭创立的延吉市佳铭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在延吉市内已经开设了5家分店,员工达到60多人。   


于佳铭 王栋 摄
    
    “美发师”于佳铭


    于佳铭生在山东,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全家迁到吉林省和龙市八家子林业局后,还是以种地为生。

    1999年,于佳铭22岁。在庄稼人的眼里,这个岁数已经到了该娶妻生子的时候了,可于佳铭不想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日子,他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1999年3月2日,于佳铭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正月十六,他偷偷从邻居家借了200元钱,打算去北京,“看看毛主席。”于佳铭说,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非常崇拜开国领袖毛泽东,至今办公室内仍然挂着毛泽东的头像。

    这是于佳铭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但事情并没有像他想象中一样发展下去。1999年3月2日下午,当于佳铭到达延吉市火车站后,发现去往北京的火车票已经卖光了。

    “那就给我来张最远的火车票吧,”售票员卖给了他一张当天去往辽宁省大连市的火车票。就这样,于佳铭花了70多元钱,从延吉去往大连。

    1999年的大连已经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但那里的繁华和美好似乎与当时于佳铭没有多大关系。“我就是‘冒蒙’去的,到了那也是两眼‘一抹黑’,除了身上的衣服和一百多元钱,啥也没有。”于佳铭说,为了生计,他每天都会出去找工作,可每次都会碰壁。为了省钱,他甚至几天才能吃一顿饭。

    与饥饿相比,更令于佳铭感到头疼的是他随时面临着被遣返的窘境。于佳铭说,当时的大连市对外来人口实行暂住证制度,没有暂住证的人将由派出所送到遣送站,被遣送回原籍。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于佳铭随身携带的钱所剩无几的时候,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于佳铭说,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坐在一家理发店的门前睡着了。店主看到他当时的样子,给了他些吃的。“我当时想,不能白吃人家东西,给人家扫扫地吧,也算是一种报答。”于佳铭说,他的这一举动令理发店店主十分欣赏,当即将他留在了店里,做起了学徒。至此,于佳铭在大连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总算有了栖身之所。

    从理发店的一名学徒开始,到小工、中工、大工,直到“实习美发师”,于佳铭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和良好的悟性,逐渐在美发行当站稳了脚跟。“当年的八月十五,我还给家人邮了两千块钱。”于佳铭回忆说。

     “房产经纪人”于佳铭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实习美发师”于佳铭又是如何与房产中介行业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名房产经纪人呢?于佳铭说,这还要从他的妻子于辉说起。


于佳铭处理公司业务 王栋 摄
 
    2002年,于佳铭从原来的理发店辞职,在大连市秀月广场附近租起了门面,独立经营起了自己的美发店。在众多的客人当中,有一个叫于辉的女顾客总是光顾他的美发店。

    2004年12月,于辉领着另外一名女顾客来到于佳铭的店里。从于辉的口中得知,这名女顾客是她的店长,从事房产中介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在五千元左右。“当时正好赶上秀月广场附近拆迁,我面临着重新寻找店铺的情况。”于佳铭说,经过再三考虑后,他打算尝试一下房产经纪人的工作。

    2005年,在于辉的介绍下,于佳铭成为了大连市安鑫房产中介公司的一名房产经纪人。可万事开头难,于佳铭说,自己前三个月一单业务也没做成,每天打电话简直成为了自己的一个梦魇。“我当时都快坚持不住了,心想再做不成业务就回头干美发了。”于佳铭说,好在当时有同事于辉的鼓励和帮助,让自己坚持了下去。

于佳铭和同事探讨公司业务 王栋 摄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5年4月份。一天,于佳铭接到了一位老人的电话,想要看看位于大连市炮崖子的一处住宅。“从我们的单位到那地方,等于从延吉市东一路终点到宏伟汽贸城那么远。”于佳铭说,他倒了三趟公交车才到达目的地,老人看完后对房子十分满意,最终这笔房产买卖成交,这也是于佳铭做成的第一笔业务。

    此后,于佳铭的工作逐渐打开局面,每个月都会做成三四单业务,“其实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门道,什么时候给客户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怎么说,都是需要技巧的。”于佳铭说,自己每次在给客户打电话之前,都会进入单位洗手间洗洗脸,让自己精神精神,给自己鼓励。

    经过近一年的不断摸索和努力,2006年3月份,于佳铭成为了大连市安鑫房产中介公司的一名店长。此前一直在工作上给他不断鼓励的于辉也由同事成为了他的女朋友。2007年两人牵手走上红毯,于佳铭事业和爱情获得了双丰收。

    “老板”于佳铭

    2008年,于佳铭的母亲因为意外不幸去世。母亲走后,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晚年生活,于佳铭打算将父亲接到大连一起生活,可父亲说啥也不肯去。

    于佳铭说,父亲的执拗让他萌发了回来的想法。可现实的情况,又不得不让他慎重考虑,“当时我在房产中介公司每个月都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在大连市同时按揭买了两套房子。”回到延吉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再来,经过再三衡量,于佳铭还是决定回来,“我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已经辛苦一辈子了,我必须照顾好他。”

    2011年,在征得了岳母的同意后,于佳铭和妻子回到了延吉市,创立了延吉市佳铭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只有4名员工,于佳铭任总经理。

    当时,于佳铭分析了延吉市的房产中介市场,发现延吉市房产中介公司都是采取加价的运营方式——即在卖方提出的房屋售价的基础上加收几千至几万元不等的费用,再以“新的价格”卖给买方。于佳铭决定将大连的房产中介运营模式引入延吉市房产中介市场——用收取买卖方双方中介费的形式代替加价,买卖房屋的价格完全由双方商定,房产中介只是起到了“居间人”的作用。

    可是,新的运营模式在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客户的理解。“很多人一听我们收取中介费,就反问我们,‘你们扒层皮就算了,还再收一遍钱啊?’”于佳铭坚信自己的运营模式一定会在延吉房产中介市场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为此,他选择了坚持,一方面积极获取房源信息,一方面亲自领着员工做展板、贴广告,一点一点的积累,他深知公司的业务发展速度考量着公司的内部管理能力以及员工的数量和素质,步子迈大了容易摔跟头。

    2011年6月,于佳铭在延吉市原批发市场设置的房产展板终于起到了作用,一位老大爷主动找到了他的房产公司,打算将自己在市内的一套100多平米的闲置房屋出售。当老人得知于佳铭的房产中介公司只收取中介费用的时候,更是放心地把房屋钥匙交到了他的手中。“您为什么这么相信我们?”于佳铭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老大爷的子女都在山东青岛生活,老大爷对收取中介费的房屋买卖形式十分了解,自然也就容易接受和放心。
 

于佳铭与同事开会 王栋 摄


延吉市佳铭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组织员工慰问敬老院 供图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越来越多的客户逐渐接受了延吉市佳铭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的这种只收中介费的公开、透明的运营模式,于佳铭的公司业务也逐步走上正轨并不断扩大规模。2013年,延吉市佳铭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建工店、延大店相继开业。现如今,该公司已经开设5家分店,员工从最初的4人增加到61人,年营业额达六位数。

   事业成功后的于佳铭并没有忘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延吉市佳铭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慰问养老院和贫困儿童,累计金额已经达到八万余元。

    谈到未来打算时,于佳铭又将目光放在了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上,将网络的传播优势与房产中介业务相结合,向客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房产资讯。此外,他还打算将业务推广到州内其他县市,让更多的客户享受到来自延吉市佳铭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专业、专注、专心”的服务。



 
【责编 王春荣 李军广】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