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4】医疗卫生亮点频频 构建全民大健康
【开栏语】2014,渐行渐远。回望这一年,延吉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城乡建设阔步迈进,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改善民生与时俱进。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回望2014”专栏,让我们共同翻阅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年度答卷”,聆听城市发展的铿锵足音。
2014年,延吉市实现卫生和计划生育重组,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778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2%,为各项医疗卫生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014年,延吉市继续实施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患者让利850万元,推行“先住院、后付费”制度,惠及患者上万人。
2014年,延吉市在吉林省内创新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网格化管理”“首接即办工作制”,有效解决市民“办证难”的问题。建成14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优化村民就医环境。
2014年,延吉市在乡参合农民人数达65471人,参合率继续保持100%。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410元/年。
这一年,延吉市被评为“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延吉市卫生计生系统荣获“省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工作先进单位”“省医药价格信息网诚信单位”“省卫生系统医改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种种荣誉是延吉市秉承“全民大健康”服务理念,真抓实干,立志打造“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卫生计生工作新格局的成果。
完善医疗基础建设 营造良好就医环境
延吉市自年初投入140万元建设14所标准化村卫生室。自筹划建设村卫生室以来,得到了各村的鼎力支持。延吉市各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药品、设备进行一体化管理,药品统一采购,零差价销售,并对村医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白绿相间的标准化村卫生室 黄丽华 摄
每所标准化村卫生室,要求占地面积为80平方米以上,外墙以白绿相间为特点,挂牌经营。室内设置独立的诊查室、候诊室、注射室、药房、观察室、消毒室,并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验收、统一标识。至年底,14所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实现村民方便、省钱、放心、舒心就医。

延吉市医院新改造的住院部 黄丽华 摄
除此之外,投入近1500万元,对延吉市医院住院楼进行改造。并于2月竣工投入使用。通过改造,完善了内科住院病房服务设施,优化了服务流程,开放病床400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诊环境。
增强疾病防控合力 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建立和完善全死因监测体系,圆满完成全人群居民死亡漏报调查工作,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亡网络报告覆盖率达到100%,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达到95%以上,医疗机构死亡漏报率为零。

延吉市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忙碌于救护病人 金燕 摄
延吉市120急救中心,圆满完成珲春小盘岭高铁隧道塌方事件、金华城伤人事件、强迁任务、万人长跑、高考中考等37次急救保障工作,共出车出诊11020次,救护患者9256人次,无偿救助868人次,120呼救电话日均接听200次余,出车37次,全力满足群众应急需求。

置于环保局楼顶的雾霾采样设备 付杨 摄

雾霾监测设备 付杨 摄
10月中旬,延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功争取国家卫计委“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资金500万元,成为吉林省唯一的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县级城市,正式开展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与环保、气象等部门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气象监测的资料共享,并在延河小学顶楼设立3台采样器,对居民开展肺功能测试、分析空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成分,了解空气污染对居民产生的急性影响和相关疾病患病情况,做好疾病防控工作。
计生证件“一站式”办理 高效办公便民利民

一台电脑、一部高拍仪、一台彩色打印机完成证件办理 黄丽华 摄
从4月在延吉市新兴街道和朝阳川镇开展试点,到10月全市铺开实施实施“首接即办工作制”,延吉市在吉林省率先通过现场信息传输、即时审批发证,实现了计生证件“在哪都能办”的一站式服务。群众无需多次往返提供材料,彻底改变了窗口填表逐级盖章的传统办证模式。一台电脑、一部高拍仪、一台彩色打印机便可在5分钟内,方便而快捷地一站式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再生育证》《一胎生育情况证明》等所需的计生证件。
完善新农合补偿制度 筹资标准提高到410元/人·年
延吉市在乡参合农民人数为65471人,参合率为100%。新农合筹资标准从去年的每人410元/年提高到今年每人410元/年。至年底,新农合补偿达38296人次,共计支出基金1904万元,占可使用基金的77.76%。
同时,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比例高达80%,比市级医院报销比例增加15%,比延边医院等州级医院报销比例增加25%。参合农民持证到镇卫生院直接就诊,可即时得到报销,门诊报销比例为55%,封顶线为150元。慢病门诊报销比例为60%,封顶线为每人每年6500元。
落实各项惠民项目 追求全民大健康
延吉市依托国家卫生计生项目,累计投入105万元为2000名农村妇女开展免费“两癌”检查。为1039名农村孕产妇开展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为578对农村及流动人口待孕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并为3000名待孕妇女免费发放叶酸18000盒。关爱儿童,为10055名7岁以下儿童开展免费视力筛查;关爱老人,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674例。另外,为实现全民大健康,为1500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群众提供免费健康体检。
2014年,延吉市卫生计生工作硕果累累,为延吉市全体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5已悄然而至,延吉市将继续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为重点,开创延吉市医疗卫生新格局。
【责编 王春荣 胡骁】
2014年,延吉市实现卫生和计划生育重组,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778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2%,为各项医疗卫生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014年,延吉市在吉林省内创新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网格化管理”“首接即办工作制”,有效解决市民“办证难”的问题。建成14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优化村民就医环境。
2014年,延吉市在乡参合农民人数达65471人,参合率继续保持100%。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410元/年。
这一年,延吉市被评为“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延吉市卫生计生系统荣获“省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工作先进单位”“省医药价格信息网诚信单位”“省卫生系统医改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种种荣誉是延吉市秉承“全民大健康”服务理念,真抓实干,立志打造“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卫生计生工作新格局的成果。
完善医疗基础建设 营造良好就医环境
延吉市自年初投入140万元建设14所标准化村卫生室。自筹划建设村卫生室以来,得到了各村的鼎力支持。延吉市各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药品、设备进行一体化管理,药品统一采购,零差价销售,并对村医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白绿相间的标准化村卫生室 黄丽华 摄

延吉市医院新改造的住院部 黄丽华 摄
增强疾病防控合力 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建立和完善全死因监测体系,圆满完成全人群居民死亡漏报调查工作,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亡网络报告覆盖率达到100%,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达到95%以上,医疗机构死亡漏报率为零。

延吉市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忙碌于救护病人 金燕 摄

置于环保局楼顶的雾霾采样设备 付杨 摄

雾霾监测设备 付杨 摄
计生证件“一站式”办理 高效办公便民利民

一台电脑、一部高拍仪、一台彩色打印机完成证件办理 黄丽华 摄
完善新农合补偿制度 筹资标准提高到410元/人·年
延吉市在乡参合农民人数为65471人,参合率为100%。新农合筹资标准从去年的每人410元/年提高到今年每人410元/年。至年底,新农合补偿达38296人次,共计支出基金1904万元,占可使用基金的77.76%。
同时,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比例高达80%,比市级医院报销比例增加15%,比延边医院等州级医院报销比例增加25%。参合农民持证到镇卫生院直接就诊,可即时得到报销,门诊报销比例为55%,封顶线为150元。慢病门诊报销比例为60%,封顶线为每人每年6500元。
落实各项惠民项目 追求全民大健康
延吉市依托国家卫生计生项目,累计投入105万元为2000名农村妇女开展免费“两癌”检查。为1039名农村孕产妇开展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为578对农村及流动人口待孕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并为3000名待孕妇女免费发放叶酸18000盒。关爱儿童,为10055名7岁以下儿童开展免费视力筛查;关爱老人,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674例。另外,为实现全民大健康,为1500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群众提供免费健康体检。
2014年,延吉市卫生计生工作硕果累累,为延吉市全体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5已悄然而至,延吉市将继续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为重点,开创延吉市医疗卫生新格局。
【责编 王春荣 胡骁】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