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一路向东筑高地——延吉市开发开放纪实
2016-10-18 标签:高地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王春荣 翟宇佳 黄敬亮
刚刚过去的2016第十一届中国延吉·图们江地区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宾客如织,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意大利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9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国的8家国内500强企业,117家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延吉市也以签约合同项目18个、合同总额72.2亿元的辉煌成果令人瞩目。
这是规模最大、参会企业层次历届最高、投资合作成果最实的一届延吉·图洽会。
世界再次把目光聚焦到了延吉,延吉再次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这是延吉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抓住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及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机遇,一路向东打造开发开放新高地的成果展现。
关键词:通道建设构建图们江区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7月20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延吉来说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延吉机场历史上国际航班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1架次。实现这一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延吉市不断加强对外通道建设。
“与外界的互联和互通,是延吉发展的核心和先决条件。”对这句话,延吉人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延吉的发展,只有首先畅通了内外通道,才能建立起与内地和东北亚各国联系的纽带,通过经贸往来,产业合作,以及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互动互联,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合作和利用,优势互补。这几年,延吉在对内对外通道建设上铆足了劲,狠下了一番功夫。
近年来,延吉机场不断加大国际航线开发力度,积极落实中韩航权谈判成果,对韩定期航班总量增加一倍。又先后开通延吉至俄罗斯海参崴、延吉至日本大阪定期航线,实现了与环日本海国家的全部通航。目前,延吉机场已开通24条国内、国际航线,其中10条国际定期、包机航线,打造东北亚区域门户机场的战略定位初步实现。今年上半年,延吉机场国际航班旅客吞吐量达31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4.5%,占全部旅客吞吐总量的45.5%。
在打造高效便捷“空中走廊”的同时,延吉市加快陆路交通建设,统筹周边口岸资源,构建图们江区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作为图们江区域交通大通道的重要项目,长珲城际铁路(吉林至珲春段)的通车运营,把延吉与东北中部城市群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而此前的长珲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汪延公路竣工通车,延吉至大蒲柴河高速公路延吉连接线、延吉新机场公路、延吉至图们口岸公路延吉段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更是打开了陆路交通的出口。
关键词:跨境电商成为全国最大的韩国产品交易集散地
“延边对韩贸易的优势在全国是最明显的,每天有航班进出港,双方的语言畅通,两地气候接近,如果延吉也有类似于国内其他保税区的优惠政策,那么韩国客商一定会选择延吉,延边的电商发展将会锦上添花。”延吉市一位领导这样说。为帮助企业发展,助力延吉电商事业腾飞,2015年3月,延吉高新区向国家海关总署递交了投资建设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的项目申报书。申报的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是吉林省第一家海关快件监管中心,也是打开延边对韩、日、俄、美等国家跨境电子商务快件通关清关平台。
2015年6月10日,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项目得到长春海关正式批复筹建;10月10日,延吉高新区已与延边天力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委托运营合同,并积极推进延吉至仁川航线货机包租运营事宜。2016年1月,延边芝麻开门有限公司与韩国RGB集团、KU株式会社签订了协议,将有1.4万种韩国商品可以通过该监管中心销售到中国。
目前,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即将运营。可以预见,韩国万余种产品进入后,延吉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韩国产品交易集散地,吸引国内更多的优质电商企业关注并集聚到延吉。
东有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西有正在建设中的延吉空港经济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发挥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等功能,促进区域内外向型经济和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延吉市电子商务公司达499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0亿元,占延边州总额的53%,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6亿元人民币。
关键词:扩大合作走出去引进来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延吉是东北亚“金三角”支点城市,东临朝鲜、俄罗斯,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周边“一小时半径”内有12个对外口岸,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延吉市始终把增强对外开放的活跃度和外向度作为常抓不懈的任务,适时提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拓展开放领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开放举措,实现了开发开放的新突破。
坚持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通过举办“图洽会”“民博会”等知名展会,想方设法“请进来”。利用与俄罗斯希望区、韩国浦项市、朝鲜金策市、日本新潟市等地缔结的友好城市关系,组织企业参加日韩经贸考察、中俄经贸合作洽谈暨企业对接会,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走出去”,发展同韩、俄、朝、日等国的贸易,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目前,延吉市外贸企业达到700余户,相继获批“国家第三批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吉林省服务外包重点园区”,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223万美元。
这是规模最大、参会企业层次历届最高、投资合作成果最实的一届延吉·图洽会。
世界再次把目光聚焦到了延吉,延吉再次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这是延吉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抓住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及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机遇,一路向东打造开发开放新高地的成果展现。
关键词:通道建设构建图们江区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7月20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延吉来说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延吉机场历史上国际航班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1架次。实现这一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延吉市不断加强对外通道建设。
“与外界的互联和互通,是延吉发展的核心和先决条件。”对这句话,延吉人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延吉的发展,只有首先畅通了内外通道,才能建立起与内地和东北亚各国联系的纽带,通过经贸往来,产业合作,以及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互动互联,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合作和利用,优势互补。这几年,延吉在对内对外通道建设上铆足了劲,狠下了一番功夫。
近年来,延吉机场不断加大国际航线开发力度,积极落实中韩航权谈判成果,对韩定期航班总量增加一倍。又先后开通延吉至俄罗斯海参崴、延吉至日本大阪定期航线,实现了与环日本海国家的全部通航。目前,延吉机场已开通24条国内、国际航线,其中10条国际定期、包机航线,打造东北亚区域门户机场的战略定位初步实现。今年上半年,延吉机场国际航班旅客吞吐量达31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4.5%,占全部旅客吞吐总量的45.5%。
在打造高效便捷“空中走廊”的同时,延吉市加快陆路交通建设,统筹周边口岸资源,构建图们江区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作为图们江区域交通大通道的重要项目,长珲城际铁路(吉林至珲春段)的通车运营,把延吉与东北中部城市群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而此前的长珲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汪延公路竣工通车,延吉至大蒲柴河高速公路延吉连接线、延吉新机场公路、延吉至图们口岸公路延吉段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更是打开了陆路交通的出口。
关键词:跨境电商成为全国最大的韩国产品交易集散地
“延边对韩贸易的优势在全国是最明显的,每天有航班进出港,双方的语言畅通,两地气候接近,如果延吉也有类似于国内其他保税区的优惠政策,那么韩国客商一定会选择延吉,延边的电商发展将会锦上添花。”延吉市一位领导这样说。为帮助企业发展,助力延吉电商事业腾飞,2015年3月,延吉高新区向国家海关总署递交了投资建设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的项目申报书。申报的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是吉林省第一家海关快件监管中心,也是打开延边对韩、日、俄、美等国家跨境电子商务快件通关清关平台。
2015年6月10日,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项目得到长春海关正式批复筹建;10月10日,延吉高新区已与延边天力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委托运营合同,并积极推进延吉至仁川航线货机包租运营事宜。2016年1月,延边芝麻开门有限公司与韩国RGB集团、KU株式会社签订了协议,将有1.4万种韩国商品可以通过该监管中心销售到中国。
目前,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即将运营。可以预见,韩国万余种产品进入后,延吉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韩国产品交易集散地,吸引国内更多的优质电商企业关注并集聚到延吉。
东有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西有正在建设中的延吉空港经济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发挥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等功能,促进区域内外向型经济和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延吉市电子商务公司达499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0亿元,占延边州总额的53%,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6亿元人民币。
关键词:扩大合作走出去引进来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延吉是东北亚“金三角”支点城市,东临朝鲜、俄罗斯,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周边“一小时半径”内有12个对外口岸,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延吉市始终把增强对外开放的活跃度和外向度作为常抓不懈的任务,适时提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拓展开放领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开放举措,实现了开发开放的新突破。
坚持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通过举办“图洽会”“民博会”等知名展会,想方设法“请进来”。利用与俄罗斯希望区、韩国浦项市、朝鲜金策市、日本新潟市等地缔结的友好城市关系,组织企业参加日韩经贸考察、中俄经贸合作洽谈暨企业对接会,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走出去”,发展同韩、俄、朝、日等国的贸易,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目前,延吉市外贸企业达到700余户,相继获批“国家第三批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吉林省服务外包重点园区”,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223万美元。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