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报告】延吉,我们的这五年
过去五年,在党中央和省、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延吉探索走出了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发展之路,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更高台阶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投入279.6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56个。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小巨人企业14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57.6亿元,年均增长17.3%。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农业休闲园区等经营主体达到242家,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10条,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5亿元,荣获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成功入围全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

秋收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新增高标准农田8.43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92%;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2万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年收入180亿元,获评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累计减税降费2.9亿元,助力企业融资13.7亿元,稳定就业岗位4万余个。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发开放取得更大突破
吉林延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吉林)自由贸易试验区延吉片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延吉海关快件监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运营,延边检验检疫综合检测中心工程完成建设。延吉—首尔“客改货”等多条航线相继开通,国际国内航线先后开通27条。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接洽谈招商引资项目300余项,成功引进项目70项,总投资385.8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1.42亿元。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实现整体改观
规划体系日臻完善,规划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建管不断提质,大力实施113个小区、995栋住宅楼、涉及4.8万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市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加快推进路网建设,“南南通”局子街下穿工程、延川桥新建、延西桥和迎宾桥拆除重建等工程全部通车,15条道路改造和35条道路延伸工程全线开通,快速公交项目稳步推进。新建改造供水、供热、污水、燃气等各类管网796.6公里。

延西桥 杨婷婷 摄

朝阳川镇八道村

延吉蓝天
全市绿化、亮化、彩化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实施等级式物业管理,物业管理面积达2489万平方米。着力提高环卫保洁水平,城区保洁面积达1230万平方米,城市颜值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历史性突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全国县级市总分排名第三的优异成绩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新建及改造围栏围墙24.7万米,新安装路灯4732盏,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A级示范村标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3%以上。布尔哈通河延吉下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获得全面进步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年均民生支出达到49.6亿元,占财政支出保持在73%以上。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月人均650元和年人均4980元。就业状况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5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5万人次,增加创业1.8万余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六统一”。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评为“好”档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启动“点对点”全程闭环管理模式,排查旅客350万人次,设立集中隔离点23个,隔离管控10万余人次。在省内率先上线“健康码”,实现入户排查、重点监控全覆盖,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得以保障。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完善,新建和改造校舍22所,民族学校全面实现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养老服务机构达到64家,医养合作实现城乡全覆盖。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命名授牌文化景址22处、“中国朝鲜族文化传承示范点”20个,制定遗址遗迹红色资源名录29处,太兴红色小镇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继建成,延吉红色文化得以彰显。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法治延吉、平安延吉建设进程加快,荣获全省平安县(市)。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红色强基”工程,推进机关党组织进社区精准服务,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品牌。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创建城市和全省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试点城市。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更高台阶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投入279.6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56个。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小巨人企业14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57.6亿元,年均增长17.3%。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农业休闲园区等经营主体达到242家,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10条,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5亿元,荣获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成功入围全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

秋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累计减税降费2.9亿元,助力企业融资13.7亿元,稳定就业岗位4万余个。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发开放取得更大突破
吉林延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吉林)自由贸易试验区延吉片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延吉海关快件监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运营,延边检验检疫综合检测中心工程完成建设。延吉—首尔“客改货”等多条航线相继开通,国际国内航线先后开通27条。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接洽谈招商引资项目300余项,成功引进项目70项,总投资385.8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1.42亿元。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实现整体改观
规划体系日臻完善,规划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建管不断提质,大力实施113个小区、995栋住宅楼、涉及4.8万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市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加快推进路网建设,“南南通”局子街下穿工程、延川桥新建、延西桥和迎宾桥拆除重建等工程全部通车,15条道路改造和35条道路延伸工程全线开通,快速公交项目稳步推进。新建改造供水、供热、污水、燃气等各类管网796.6公里。

延西桥 杨婷婷 摄

朝阳川镇八道村

延吉蓝天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获得全面进步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年均民生支出达到49.6亿元,占财政支出保持在73%以上。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月人均650元和年人均4980元。就业状况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5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5万人次,增加创业1.8万余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六统一”。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评为“好”档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启动“点对点”全程闭环管理模式,排查旅客350万人次,设立集中隔离点23个,隔离管控10万余人次。在省内率先上线“健康码”,实现入户排查、重点监控全覆盖,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得以保障。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完善,新建和改造校舍22所,民族学校全面实现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养老服务机构达到64家,医养合作实现城乡全覆盖。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命名授牌文化景址22处、“中国朝鲜族文化传承示范点”20个,制定遗址遗迹红色资源名录29处,太兴红色小镇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继建成,延吉红色文化得以彰显。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法治延吉、平安延吉建设进程加快,荣获全省平安县(市)。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红色强基”工程,推进机关党组织进社区精准服务,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品牌。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创建城市和全省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试点城市。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澎湃新闻】延吉交警加大专项整治 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
- 新华社:走进多民族社区——延边丹英社区 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北山街道的丹英社区是一个由朝鲜族、汉族、蒙古族、瑶族等9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多年来, ...
- 【国际在线】开足马力!延吉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延吉各大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往穿梭,施工人员紧张作业,项目建设高歌 ...
- 【人民网】延吉:始终保持高度警觉 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8月2日,延吉空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福祥带领消防、应急联合检查组下沉一线物流仓储企业,检查督导企业安全消防工作。 李福 ...
- 【中国新闻网】延吉海关助力松茸出口 记者从长春海关获悉,日前,首批经延吉海关检疫合格的40箱共240公斤本地松茸顺利出口海外,标志着吉林省2021年度松茸出口工作正式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