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聊每天500条 你被微信群搞得很焦虑吗?
在互联网时代,家校之间沟通联系也有了新方式。现在不少班级都会建立微信群,方便老师与家长们的即时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动态。“老师,教师节快乐,提前祝您节日快乐。”昨日一整天,延吉市民王女士的手机不停地提示类似消息,她上小学的女儿所在的班级微信群热闹了一天。

据了解,在微信开始大规模流行的时候,延吉有不少家长加入了由班主任建立的微信群,随时关注孩子的动态。“刚开始大家都是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看看别人孩子如何也无妨。时间久了,有些家长开始在群里‘晒’自己的生活,就让这个微信群变了味。”王女士说。
在校情况“全程直播”
“时时刻刻能了解孩子的状态,感觉很放心。”延吉某小学家长安女士说,孩子下午放学后,老师会在群里告知每天布置的作业信息,要求各位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安女士认为,这样的互动对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很有帮助,而且有问题还可以即时与老师联系,家长与老师可以有更好的沟通交流。

记者了解到,延吉大部分家长对于此类微信群持支持态度,但微信群“全程直播”在校情况主要是针对还在读幼儿园或小学的学生家长群。家住延吉市玫瑰园小区的初中生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正读初中的女儿家长群里很少被学校的信息、作业任务刷屏,“我们的群显得很冷清,一般都是班主任告知家长相关的学校政策类的信息,我们给一个回复表示已经收到了。”戴女士说。
为方便同家长沟通,在很多学校,班主任会建一个家长微信群。但记者了解到,有些家长在微信群跑偏了。以下几个故事由班主任老师们给记者反馈,看看他们“最闹心”的是哪些类型吧。
第1种
讨好刷屏型
你把老师的重要通知都给淹了
老师发条很重要的信息,很快被没用的闲聊给刷屏,重要信息都给淹没了,却又不好意思说家长。
一位家长说,有时候孩子老师在群里才发表一个观点,有位家长立刻会冒出来给老师点“赞”,次次不落,还热情洋溢地夸赞老师说得好。一些家长私下交流,“这看得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第2种
晒第一型
你考虑下其他孩子的感受好吗?
电视剧里“虎”妈“猫”爸的要强形象深入人心,现实里这样的“虎”妈“猫”爸并不少。

一位班主任老师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的班级家长群里流行把孩子完成作业发到群里,家长争分夺秒让孩子快写作业然后发到群里争第一。起初还好,其他家长表示羡慕,还讨教高效完成作业的方法,“第一名”家长开心地介绍经验。
后来班级一位小女孩的家长私聊老师,说女儿哭着要搬到学校附近去住,一问原因:家住得远,回家再写作业,有的同学已经写完了,同学说,家长群里从来看不到她第一名完成过作业。
老师也很为难:怎样既不打消孩子、家长的积极性,又得考虑其他孩子、家长的感受。
第3种
群里吵架型
这群气氛还能交流了吗?
学校要开趣味运动会,三年级的孩子们卖力地练习,想为班级争光。文浩和佳明两位小男生,因为谁更擅长跳大绳吵了起来,随之动了手,结果文浩胳膊破了,佳明头部缝了3针。

佳明伤得较重,佳明的家长觉得文浩的家长理应道歉慰问,可等到佳明快拆线了,也没等来道歉。于是佳明的家长把儿子受伤的照片发到家长群,还附带了一条留言,用词激烈:远离背后下黑手的孩子,遇到不懂事的家长身心痛苦,要教育孩子真诚厚道等。
文浩家长一看,虽没点名,可是班级孩子都知道是谁,于是也激烈地回应。
第4种:
集赞、投票、卖东西的
真不想给你“面子”啊
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很流行集赞赢奖品。随后又吹起了投票“风”,孩子拍个艺术照,参加个特长班,家长都要拉票。最近中高考即将到来,求祝福的段子也多了。

一位家长紧跟潮流,从集赞换礼品,再到为孩子拉票,全都发进了孩子的家长群。每天晚上让群里的家长汇报今天投了多少票,言语客气,很多家长碍于面子,不得不帮忙,但是私底下也在向老师抱怨这位家长的做法。
还有的家长做代购,面膜、保健品等发到群里,还说自己家孩子在吃,效果好,弄得老师家长很无语。
第5种
炫富型
请考虑一下想要“平等”的感觉
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孩子,总是家长最多的牵挂。操心的不仅是学习,还有孩子能否拥有一个好人缘。有的家长替孩子行动起来,那就是给全班买零食。

逐渐,这位家长的做法被普及,其他家长们纷纷效仿。今天这家买酸奶,明天那家买巧克力。起初只是在群里汇报种类,让家长别给孩子带重了。后来发展到买的什么品牌,从哪里带来的特产,都要提前发到群里让家长们围观。
老师看出了苗头不对,考虑到孩子家庭条件不同,发展下去会形成攀比,于是谨慎措辞,表达了制止之意。可老师的善意却被家长一句话给噎了回来:“我们不差钱,班级1年的零食我家都可以承包了,不给别的家长添麻烦。”
最后提示:
别让家校微信群变了味
有的家长表示,为在家长微信群“求关注”,有家长晒出自家娃、自家车、国外游的图片,各种炫。对于这种现象,家长王女士表示非常能理解想退群的人的感受。“我们的家长群也会有家长晒娃、晒旅行,虽然不至于到炫富的程度,但家长群不是应该用来与老师沟通,与其他家长交流的吗?”王女士认为,家长微信群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了解学校的信息,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而平时,更希望可以与其他家长交流孩子教育的问题。
孩子是很单纯的,家长们在群里别太复杂哦!请勿过度使用“家长群”。
【本网责编 王春荣】

在校情况“全程直播”
“时时刻刻能了解孩子的状态,感觉很放心。”延吉某小学家长安女士说,孩子下午放学后,老师会在群里告知每天布置的作业信息,要求各位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安女士认为,这样的互动对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很有帮助,而且有问题还可以即时与老师联系,家长与老师可以有更好的沟通交流。

为方便同家长沟通,在很多学校,班主任会建一个家长微信群。但记者了解到,有些家长在微信群跑偏了。以下几个故事由班主任老师们给记者反馈,看看他们“最闹心”的是哪些类型吧。
第1种
讨好刷屏型
你把老师的重要通知都给淹了
老师发条很重要的信息,很快被没用的闲聊给刷屏,重要信息都给淹没了,却又不好意思说家长。

一位家长说,有时候孩子老师在群里才发表一个观点,有位家长立刻会冒出来给老师点“赞”,次次不落,还热情洋溢地夸赞老师说得好。一些家长私下交流,“这看得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第2种
晒第一型
你考虑下其他孩子的感受好吗?
电视剧里“虎”妈“猫”爸的要强形象深入人心,现实里这样的“虎”妈“猫”爸并不少。

后来班级一位小女孩的家长私聊老师,说女儿哭着要搬到学校附近去住,一问原因:家住得远,回家再写作业,有的同学已经写完了,同学说,家长群里从来看不到她第一名完成过作业。
老师也很为难:怎样既不打消孩子、家长的积极性,又得考虑其他孩子、家长的感受。
第3种
群里吵架型
这群气氛还能交流了吗?
学校要开趣味运动会,三年级的孩子们卖力地练习,想为班级争光。文浩和佳明两位小男生,因为谁更擅长跳大绳吵了起来,随之动了手,结果文浩胳膊破了,佳明头部缝了3针。

文浩家长一看,虽没点名,可是班级孩子都知道是谁,于是也激烈地回应。
第4种:
集赞、投票、卖东西的
真不想给你“面子”啊
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很流行集赞赢奖品。随后又吹起了投票“风”,孩子拍个艺术照,参加个特长班,家长都要拉票。最近中高考即将到来,求祝福的段子也多了。

还有的家长做代购,面膜、保健品等发到群里,还说自己家孩子在吃,效果好,弄得老师家长很无语。
第5种
炫富型
请考虑一下想要“平等”的感觉
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孩子,总是家长最多的牵挂。操心的不仅是学习,还有孩子能否拥有一个好人缘。有的家长替孩子行动起来,那就是给全班买零食。

老师看出了苗头不对,考虑到孩子家庭条件不同,发展下去会形成攀比,于是谨慎措辞,表达了制止之意。可老师的善意却被家长一句话给噎了回来:“我们不差钱,班级1年的零食我家都可以承包了,不给别的家长添麻烦。”
最后提示:
别让家校微信群变了味
有的家长表示,为在家长微信群“求关注”,有家长晒出自家娃、自家车、国外游的图片,各种炫。对于这种现象,家长王女士表示非常能理解想退群的人的感受。“我们的家长群也会有家长晒娃、晒旅行,虽然不至于到炫富的程度,但家长群不是应该用来与老师沟通,与其他家长交流的吗?”王女士认为,家长微信群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了解学校的信息,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而平时,更希望可以与其他家长交流孩子教育的问题。
孩子是很单纯的,家长们在群里别太复杂哦!请勿过度使用“家长群”。
【本网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