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12年骑行全国宣传朝鲜族文化
本报讯(记者邓新平)延吉市古稀老人金昌振,独自骑行12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一路宣传朝鲜族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家乡的热爱。
1942年出生的金昌振是朝鲜族,从原延边农机厂退休后,开始研究地理、历史及朝鲜族民俗文化,经常为其所在社区新兴街道民和社区居民讲解朝鲜族民俗文化。金昌振心中存有一个梦想:到祖国各地宣传朝鲜族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延边,了解延边。2003年6月,金昌振开启了他的“梦想之旅”,身披“延边老人万里行”的红色飘带,带着衣物、帐篷、煤气罐、煤气灶等物品,从延吉骑车驶向大连。期间,途径安图、敦化、蛟河、吉林市、抚顺、沈阳等地,行程达1200公里,用时1个月。所到之处,金昌振都向当地居民宣传朝鲜族文化,介绍朝鲜族民俗美食、历史传奇、知名人物等。第一次骑行的成功和当地人民对延边民俗文化的浓厚兴致,使金昌振深受鼓舞,2004年和2005年,他又先后骑单车去了浙江和广东。
金昌振说,骑行艰苦,风餐露宿他都能忍受,最大的困难是方言听不懂,交流有些不便。在广东,当地人了解到金昌振一路风雨骑行5000公里就是为了宣传朝鲜族民族文化时,深受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金昌振提供住处、餐饮及指路等帮助。金昌振说,每一次旅行,他都会感受到来自祖国各族人民的关爱。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金昌振骑行6000公里赶往云南昆明,宣传朝鲜族文化,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奥运加油。为了让自己的宣讲更加生动耐听,出发前,金昌振四处收集延边历史资料,丰富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知识储备,并努力学习其他地方方言,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云南之行是金昌振最艰难的一次,自行车爆胎、途中迷路,遇到的挫折无法想象,当年4月出发,到达云南时已是8月。
2011年,金昌振原计划到西藏拉萨为藏族同胞介绍朝鲜族文化,行至山东新泰,得知弟弟去世,不得不放弃计划返回家中。金昌振说,这些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去过西藏,没有为那里的同胞宣传延边。12年来,金昌振的骑行之旅累计达到30000公里,写下旅游日记两本,拍下照片500余张,他让祖国大江南北的人们知道了延边这个美丽的地方。近年来,金昌振仍在收集资料丰富自己的朝鲜族文化知识,他计划在有生之年再一次开启骑车之旅,并把目标定为西藏拉萨。他说:“我热爱我的家乡,更爱我们民族的文化,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延边,爱上延边,来到延边。”
1942年出生的金昌振是朝鲜族,从原延边农机厂退休后,开始研究地理、历史及朝鲜族民俗文化,经常为其所在社区新兴街道民和社区居民讲解朝鲜族民俗文化。金昌振心中存有一个梦想:到祖国各地宣传朝鲜族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延边,了解延边。2003年6月,金昌振开启了他的“梦想之旅”,身披“延边老人万里行”的红色飘带,带着衣物、帐篷、煤气罐、煤气灶等物品,从延吉骑车驶向大连。期间,途径安图、敦化、蛟河、吉林市、抚顺、沈阳等地,行程达1200公里,用时1个月。所到之处,金昌振都向当地居民宣传朝鲜族文化,介绍朝鲜族民俗美食、历史传奇、知名人物等。第一次骑行的成功和当地人民对延边民俗文化的浓厚兴致,使金昌振深受鼓舞,2004年和2005年,他又先后骑单车去了浙江和广东。
金昌振说,骑行艰苦,风餐露宿他都能忍受,最大的困难是方言听不懂,交流有些不便。在广东,当地人了解到金昌振一路风雨骑行5000公里就是为了宣传朝鲜族民族文化时,深受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金昌振提供住处、餐饮及指路等帮助。金昌振说,每一次旅行,他都会感受到来自祖国各族人民的关爱。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金昌振骑行6000公里赶往云南昆明,宣传朝鲜族文化,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奥运加油。为了让自己的宣讲更加生动耐听,出发前,金昌振四处收集延边历史资料,丰富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知识储备,并努力学习其他地方方言,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云南之行是金昌振最艰难的一次,自行车爆胎、途中迷路,遇到的挫折无法想象,当年4月出发,到达云南时已是8月。
2011年,金昌振原计划到西藏拉萨为藏族同胞介绍朝鲜族文化,行至山东新泰,得知弟弟去世,不得不放弃计划返回家中。金昌振说,这些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去过西藏,没有为那里的同胞宣传延边。12年来,金昌振的骑行之旅累计达到30000公里,写下旅游日记两本,拍下照片500余张,他让祖国大江南北的人们知道了延边这个美丽的地方。近年来,金昌振仍在收集资料丰富自己的朝鲜族文化知识,他计划在有生之年再一次开启骑车之旅,并把目标定为西藏拉萨。他说:“我热爱我的家乡,更爱我们民族的文化,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延边,爱上延边,来到延边。”
【责编 王春荣】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