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延吉市进学街道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2014-08-20  标签:延吉市 管理服务 体系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王栋
  延吉市进学街道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实行社区一站式服务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从年初至今,共为居民代办各项事项326件,协办78件,调解矛盾纠纷59件,帮助68人解决了就业问题,为712户低保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了不同程度帮扶,让广大社区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实惠。


舞蹈队大妈在社区排练节目 延吉市进学街道供图
 
  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达标

  8月19日,当记者走进延吉市进学街道安阳社区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政综合事务等职能窗口一目了然,居民正在有序办理相关事项;活动室里,社区舞蹈队的老年朋友们和着乐曲,正翩翩起舞;书画站内,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老人们或陶醉于报纸书丛间,或举棋对奕。社区办公场所内呈现出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


安阳社区服务大厅 延吉市进学街道供图
 
  社区要和谐,硬件是基础。对此,延吉市进学街道全力改善社区硬件设施。协调相关部门改建锅炉房、为文河、文汇社区分别建成1000平方米和580平方米办公楼;为娇阳、安阳社区分别购置100平方米和380平方米办公场所,打造安阳社区1000平方米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开发商垫资一批、活用经费统筹一批、争取资金自筹一批的方式,筹集资金186万元,为6个社区进行装修,更新办公家具、电脑等硬件设施。目前,街道14个社区通过原有社区办公室整合、财政投资新建、扩建和购买等方式,办公室用房面积全部达到规定的500平方米标准,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有2个。

  创新管理机制 构建“一张网、一张卡”的公共服务体系

  延吉市进学街道全面探求为民服务精细化的新模式,用“一张网、一张卡”为社区居民编制一张看的见摸的着的“幸福网”。


南阳社区便民服务卡 延吉市进学街道供图
 
  据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张网”就是网格化管理,主要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为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各项服务,街道建立了一张覆盖全街道14个社区居民情况及需求的信息网。街道在全街各社区开展了“社区居民服务需求调研”活动,社区每天只留四五名工作人员办理窗口业务,其他工作人员全部参与到入户走访的工作中,及时总结居民需求特点,延伸服务内容。按着这种模式,南阳社区将辖区分成了18个“格子”,一个“格子”包含3到4栋居民楼,有居民200到300人,而每个“格子”都有具体的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社区网格管理人员到相应的“格子”入户走访,除了做居民身份证、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记录,网格管理员还会对居民的特殊情况一一备案,例如空巢独居老人的亲属的联系方式、房屋户主变更、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同时,网格化管理员还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居民,居民有事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网格管理员。走访后,网格管理人员再将信息及时输入电脑,18个格子的内容经过整合,形成了一张饱含全社区所有居民信息的大网格。     


安阳书画站活动 延吉市进学街道供图
 
  “一张卡”就是便民卡。将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志愿者服务、缴费服务等信息整合到一张小卡片上,免费发给辖区居民。有了这一张卡,辖区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只需拔打便民卡上的服务电话,就能享受便捷的服务。“一张卡”小巧方便,在服务居民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社区实行“一站式”服务 方便居民办事


文河社区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 延吉市进学街道供图
 
  “现在到社区办事一次便可办完所有流程,不用像过去那么麻烦,来回要跑好几趟。”刚刚从文河社区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的郑女士说。街道在每个社区都设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民政服务站等办事窗口。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减少中间环节,开展“一站式”服务,方便居民办事。


文汇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办业务 延吉市进学街道供图
 
  进学街道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方便了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唱响了“真情服务群众、真心引导群众、真正幸福群众”的群众工作“三部曲”。


【责编 王春荣 胡骁】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