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电视节目
微视频
融媒直播
融媒大喇叭
高新技术产业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
延吉摄影
延吉概况 延吉新闻 社会民生 公示公告 外媒报导 街区新闻 周边县市 旅游指南 教育资讯 图片新闻 记者文集 机关党建 活力河南 关工委 向阳幼儿园
您当前的位置:延吉新闻网 [YanJiNews.com]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多难夫妇汗水铺就博士儿子成才路

2014-03-13  标签: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翟宇佳
  在延吉市新兴街道民和社区有一个普通的家庭,这个家里的主人郑将一和金成子夫妇曾几次遭遇生活的磨难,却一次又一次携手度过,在他们悉心地培养和教育下,儿子品学兼优,是清华大学博士,并是我国唯一 获得“国际研究生论文奖”的学生。


金成子向记者展示儿子博士毕业那年的全家福照片  翟宇佳 摄
 
  母亲爱心日记 记录儿子成长

  金成子一家原本住在龙井市老头沟镇,儿子的出生让这对年轻的夫妻兴奋不已。夫妻二人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儿子郑京镐培养成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金成子出门办事时遭遇了车祸。当时,儿子只有7岁。当她正要被推进手术室时,看到了儿子恐惧、无助的脸庞,她强忍着疼痛告诉儿子,“儿子,坚强,好好学习!”。那次的车祸让金成子失去了脾和左肾。


金成子的“爱心日记”  翟宇佳 摄
 
  车祸后,金成子因为身体原因办理了病退手续。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全家搬到了延吉市,在十中附近租下一间小平房。除了养病,金成子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儿子的培养和教育上,她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每天以日记形式记录下与孩子的点点滴滴以及教育孩子的心得。

  “1993年5月3日,儿子汉语表述不好。我赶紧去书店买来相关书籍,等儿子放学后教他学习,很快,儿子的汉语水平有了进步。”金成子的日记本上这样写着。

  发现儿子喜欢画画和作文,金成子就买来各种美术用品和作文书籍送给儿子。儿子也不负期望地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市、州、省乃至全国的作文、美术大赛中都获过奖。

  父亲厚重肩膀 挑起家庭重担

  金成子一心在家教育儿子,丈夫郑将一独自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让妻子、儿子过得更好,郑将一工作之余,还找了一些兼职工作,每天工作达十几个小时,从没有休息天。

  每当有朋友邀请他下班后一起喝酒聊天,郑将一总是默默地拒绝。起初有朋友觉得他不够意思,但是了解到内情后,大家都觉得这个情深意重的男人确实不容易,一旦有好的工作机会都会介绍给他。

  郑京镐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周末,他都会抱着郑将一的腿,让爸爸陪他一起玩。这时,迫于生计的郑将一从来不敢看到儿子可怜巴巴的眼神,只能转身离开,心里面却满是对儿子的愧疚和不舍。渐渐地,儿子懂事了,一看到郑将一要出门,就会十分乖巧的把爸爸的鞋放在门口,还会叮嘱爸爸要早点回家。

  常年的超负荷工作让郑将一的身体日益衰老,邻居们都说:“老郑30多岁时,看起来都像快50岁的人了。”尽管收入有限,但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每当看到儿子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郑将一都会觉得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父母言传身教 儿子懂事优秀

  郑将一、金成子夫妇在注重儿子学习的同时,也不放松对儿子的道德培养,他们言传身教,教育儿子要继承朝鲜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孝敬长辈。


家里的书柜了摆满了郑京镐的奖状、证书  翟宇佳 摄
 
  郑京镐小时候,金成子除了照顾儿子之外,还要照顾身患肝癌的公公,身患糖尿病的婆婆,以及尚未成年的小叔子、小姑子。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夫妻二人从不舍得多花一分钱,把省下来的钱留给父母看病。

  金成子回忆说,在儿子3岁那年的夏天,有一天天气很热,儿子看到邻居家的小朋友在吃冰棍儿,便央求他爸爸也给他买一根。丈夫并没有给他买,只是给儿子一杯清水解渴,还告诉儿子,家里要给爷爷奶奶治病,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买冰棍儿。儿子很懂事,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要求父母给他买零食。

  父母的言传身教带给郑京镐深刻的影响,5岁的时候,小京镐就知道要帮妈妈干活儿,刚开始是帮忙摆放碗筷,慢慢的他还学会了照顾爷爷和奶奶。


儿子的书法作品获奖  翟宇佳 摄


儿子小时候获得的奖状  翟宇佳 摄
 
  “我们的儿子从小就很懂事、很优秀,成绩也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儿子郑京镐一直是夫妻俩心中的骄傲。中考时郑京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延边一中,后又以延边一中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选择专业时,很多人都劝郑京镐选择一些“实惠”的专业,多赚些钱,让父母享享清福,但是金成子却告诉儿子,“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专业的选择决定了你今后的人生方向,爸爸和妈妈不在意你以后赚多少钱,就只是想让你过的快乐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灾难再次降临 鼓励儿子前进

  郑京镐最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物理学专业,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清华大学。然而,当金成子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意想不到的灾难再一次降临。

  2008年,金成子又遭遇了车祸,2009年,郑将一也发生了车祸,接二连三的灾难一度让家庭陷入困境。此时,正在清华大学读博士的郑京镐向学校申请,想回家照顾父母。清华大学希望郑京镐能够继续学业,考虑到其父母的状况,决定为这个家庭出资请保姆。但金成子得知情况后,婉拒了学校的好意,并让儿子回到学校,鼓励儿子好好读书、完成学业,告诉儿子成才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从本科到博士,郑京镐曾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少数民族奖学金”、“清华大学学优奖学金”、“清华大学研究生综合一等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物理系任六恭奖”、“清华大学启航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发表了十多篇SCI国际学术论文。郑京镐还凭借连续性的研究工作获得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研究生论文奖”,全球只有四位研究生获得了这一奖项,郑京镐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唯一一名获得该奖项的研究生。

  2013年7月,郑京镐圆满结束清华大学的学业生涯,并进入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作。看到儿子踏上了他人生新的旅途,这对夫妻终于可以放心的享受天伦之乐,开始全新的生活。


【责编  王春荣 杨洪涛】
微信 扫一扫 关注《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