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进学街道文汇社区特殊的“家庭”聚会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到这天,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然而在这天,延吉市进学街道文汇社区吉祥长寿托老所所长黄艳凤,却陪着与她非亲非故的23名特殊“家人”一起度过中秋节。
今年52岁的黄艳凤家住汪清县大兴沟镇庙岭村。 2000年,为了供养两个儿子读书与丈夫先后来到延吉市,丈夫打零工,她在北大市场卖熟食。2001年,她来到延边医院为住院患者当护工,每月收入300元。黄艳凤在家乡时曾跟赤脚医生学过看护重病患者,照顾病人非常细心,因此很受患者欢迎。经过黄艳凤与丈夫的艰辛努力,两个儿子相继考上大学。
2008年,黄艳凤随陪护的老人一起到北京医院,看到医生为老人做康复治疗,黄艳凤虚心向医生求教。从北京回来后,黄艳凤在延吉市医院做陪护,并增加了康复项目。在黄艳凤精心调理下,卧床多日的患者能够下地行走了,她的知名度从此越来越高,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她开始租房专门做康复。由于人越来越多,租的房子小,她便向文汇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红寻求帮助。社区不仅为她找到新房子,还帮她开办了托老所。现在托老所除了她和丈夫外,还安置2名残疾人。2011年以来,托老所先后照顾了80多名老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子女出差小住两三天的,有的因子女出国或在外地而送来长期养老的,年龄最大的85岁,基本上生活不能自理,丧失语言表达能力。尽管如此,黄艳凤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天不停地巡视、换洗、喂药。为了让老人吃好,她换着样调剂饭菜,每次做好饭菜还得分成三类,能自理的,她把饭菜端到跟前;咀嚼困难的,把饭菜打成糊状;没有知觉的需要用注射器通过鼻腔注射流食。
中秋节这天,黄艳凤一直陪在老人身边,晚饭特意给老人包了饺子,买来月饼。黄艳凤说,这些老人长年住在这里,我就是他们的女儿。今天是家庭团聚的日子,我要和我的“父母”们一起过节,让老人晚年生活得开心快乐,就是我做“女儿”的最大心愿。
今年52岁的黄艳凤家住汪清县大兴沟镇庙岭村。 2000年,为了供养两个儿子读书与丈夫先后来到延吉市,丈夫打零工,她在北大市场卖熟食。2001年,她来到延边医院为住院患者当护工,每月收入300元。黄艳凤在家乡时曾跟赤脚医生学过看护重病患者,照顾病人非常细心,因此很受患者欢迎。经过黄艳凤与丈夫的艰辛努力,两个儿子相继考上大学。
2008年,黄艳凤随陪护的老人一起到北京医院,看到医生为老人做康复治疗,黄艳凤虚心向医生求教。从北京回来后,黄艳凤在延吉市医院做陪护,并增加了康复项目。在黄艳凤精心调理下,卧床多日的患者能够下地行走了,她的知名度从此越来越高,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她开始租房专门做康复。由于人越来越多,租的房子小,她便向文汇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红寻求帮助。社区不仅为她找到新房子,还帮她开办了托老所。现在托老所除了她和丈夫外,还安置2名残疾人。2011年以来,托老所先后照顾了80多名老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子女出差小住两三天的,有的因子女出国或在外地而送来长期养老的,年龄最大的85岁,基本上生活不能自理,丧失语言表达能力。尽管如此,黄艳凤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天不停地巡视、换洗、喂药。为了让老人吃好,她换着样调剂饭菜,每次做好饭菜还得分成三类,能自理的,她把饭菜端到跟前;咀嚼困难的,把饭菜打成糊状;没有知觉的需要用注射器通过鼻腔注射流食。
中秋节这天,黄艳凤一直陪在老人身边,晚饭特意给老人包了饺子,买来月饼。黄艳凤说,这些老人长年住在这里,我就是他们的女儿。今天是家庭团聚的日子,我要和我的“父母”们一起过节,让老人晚年生活得开心快乐,就是我做“女儿”的最大心愿。
【本网责编 魏玉华】
微信 扫一扫 关注
《延吉新闻网》公众号

延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延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延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将注明具体的来源,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传递、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行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